第十一條 國家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標準。對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
【釋義】本條是關于農機化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機產品有關標準和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的規定。
一、總體上說,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還不高,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差距大的重要方面體現在我國農機產品比較落后、質量問題較多,影響機械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作為農機產品安全與質量保證的有關農業機械標準還不完善是重要原因。長期以來,農業機械安全標準不健全,導致近年來農機安全事故頻繁,農業機械的排放、噪聲和漏油等造成嚴重污染,直接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我國農業機械還缺乏強制性報廢規定,造成大量本該淘汰的農業機械繼續使用,成為能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農業機械事故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造成部分農業機械存在安全隱患的原因,也與部分研發人員設計理念的偏頗不無關系。我國傳統的農業機械產品的設計關注的只是“能用”,往往忽視了產品的安全指標,致使一些產品存在先天的設計缺陷。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國家標準中開始吸收ISO標準中有關安全方面的要求,將農業機械的安全防護措施提升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即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農機設計關注的重點轉移到不僅要“能用”,而且要保證“安全使用”。對比新舊兩代農業機械,不難發現,在舊的農機產品上裸露著的傳動皮帶、傳動鏈等容易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運動部件,在新型農業機械中已大大減少;舊的農機中刀片、齒輪、滾筒等手腳容易觸及的部件,在新型產品中增加了遮擋。同時新型農機還在顯要部位標有顏色鮮明、清晰可見的安全標志。當前迫切需要制定、完善農機安全、環保方面的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加快我國有關農業機械標準建設尤為重要。一方面,我國通過制定和完善有關農業機械標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限制類產品實行高標準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國外劣質農機產品涌入我國,保護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建立有效的技術壁壘。
因早期的農業機械質量和安全性較差,農機安全技術和標準是國外農機法規主要的內容。美國1913年在建立了全國工業安全委員會之后,由美國農業會議建立了農業安全委員會。其后美國農業工程師協會制定了各種農業機械的安全技術標準,法庭審理農機事故案件或投訴以這些安全標準作為依據。1970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職工安全與健康法》即著名的奧斯哈法(OSHA),以保護包括農業工人在內的雇傭勞動者為內容,為執行OSHA,建立農業標準咨詢委員會,對原有標準進行編輯修正,1974年2月美國聯邦登記局公布《美國農業裝備的安全標準》,該標準對動力輸出軸、防護罩、拖拉機翻倒保護裝置以及人員操作規則等均作出了規定,這些標準都具有法律效力。美國以安全技術標準作為農機立法的特點是簡明、靈活,它為法律意識強的美國農民(包括農業工人)提供了自我保護的手段,同時這些標準又可以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地被修訂,無須再通過繁瑣的立法程序。英國1956年通過了《農業工人安全、健康和福利法》,在該法制定前后還制定了一整套的安全防護和操作規則的技術性規定。英國農機立法的特點是授權法官來制定規則和發布禁令。如法律規定,“案件審理當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審理案件的需要,對雇主和雇傭工人等制定規則,限令和禁令”,“可以對任何機具、設備的使用、任何具體操作環節做出規定或發布禁令;可以對有關機械的制造、安裝、檢查、修理、保養、換件、調整和試驗,以及危險部件的防護提出具體要求,禁止出售、出租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機具、設備”。1968年6月聯邦德國制定了《器械安全法規》,根據該法勞工和社會秩序部頒布了“關于技術設備法規的一般管理規程”。在管理規程中專列了“機器、農具、技術設備和牽引車的一般規定”、“關于車輛(包括拖拉機)的特殊規定”、“關于耕作機、播種機、植物栽培機和施肥機械的特殊規定’、“關于固定式作業粉碎機的特殊規定”、“關于液體噴射器的特殊規定”等,較詳細地規定了每一種機械的安全技術要求。1976年又頒布了“農業機械和農用拖拉機需要特別注意的安全的項目”等。新西蘭1950年頒布《機械法》對有關農機安全防護的技術作了規定。日本在制定《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同時,也頒布了27個有關農業機械的安全防護標準。我國標準化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對有關工業產品(包括農業機械產品)的標準等作了規定,為了與有關法律規定相銜接,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對此只作了原則規定,即明確國家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標準,同時強調對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
二、根據我國標準化法規定,標準分為國家標準百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國家標準是指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行業標準是指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行業標準應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在公布國家標準后,該項行業標準即行廢止。地方標準是指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制定的標準,地方標準應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備案,在公布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后,該項地方標準即行廢止。企業標準是指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需要制定作為企業組織生產依據的標準,企業標準須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對已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其他標準是推薦性標準。
(一)關于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是由農業機械化領域內所有具有內在聯系的標準組成的科學有機整體,它是由農業機械化標準和農業機械產品標準兩部分構成。農業機械化標準是為農業機械管理、使用和農業機械化服務活動而制定的技術規范。它以管理和服務類標準為主體,應用于農業機械技術管理、社會化服務和安全使用等環節,規范和調整機械化農業生產活動中管理者、技術服務提供者和用戶之間的關系,為貿易活動、仲裁檢驗和農藝服務提供技術依據。農業機械化標準主要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農業機械化的國家標準是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由相應的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并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發布。農業機械產品標準是指導農機生產企業組織生產的標準。農業機械產品的國家標準是由國家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由相應的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審定并由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考慮到本法是一部促進法,立法宗旨是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扶持農民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同時相關法律對工業產品標準的規定已包括農業機械制造業的工業生產標準。因此本法對有關農業機械產品標準沒有單獨規定。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機械產品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約有800多項(含拖拉機),基本覆蓋各類農機產品和農機化領域。
(二)關于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標準。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直接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急需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標準。(1)農機產品質量標準是指農機產品的評定指標、要求和評定方法,是產品質量評定的依據,農機試驗鑒定機構依據農機產品質量標準對農機產品質量進行評定,農機生產企業也可將此類標準作為產品出廠檢驗的依據。(2)針對我國各類農機具維修市場還不完善,維修人員技術水平偏低,維修質量、服務水平與農機的購買、使用率普遍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在農機市場監督管理上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依據,為規范農機維修市場,保護農民利益,制定農機維修質量標準是必要的。(3)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屬服務類標準,近年來,農機作業服務的社會化范圍不斷擴大,農機手與農戶因作業質量問題產生的作業糾紛日益增多,特別是大規模的小麥跨區機收作業中的質量投訴,如沒有作業質量標準致使作業質量責任無據可依,將影響農機服務的健康發展。
(三)關于農業機械產品的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根據標準化法和產品質量法的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也就是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為與世貿規則用語相一致,強制性標準通常稱為“技術法規”);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要求的工業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據此,本法規定,對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這里講的人身安全的技術要求,是考慮到農機產品的結構設計、主要件材料選用、整機制造和裝配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可能造成的農機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能差對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健康和人身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主要包括安全防護、安全標志、材料安全等,這也是多數農機產品普遍存在的共性質量安全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l)運轉件缺乏有效防護,直接危及使用者安全;(2)安全標志不齊全;(3)產品使用說明書安全操作注意事項不完善;(4)漏電問題;(5)材料和工藝質量問題;(6)植保機械對使用者的毒害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技術要求指的是農機產品某些性能質量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密切相關,是農機產品不可忽視的質量安全因素。如機械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農用化學物質殘留和產地環境污染,農副產品機械加工過程中可能增加食品中重金屬、雜質等有毒物質成分,農產品貯運、保鮮過程中會發生接觸性污染等,集中表現在植保、施肥、糧油加工、飼料加工、茶葉加工和農產品包裝和運輸等農業機械作業環節上。這方面的主要質量安全問題有:(1)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性能對農副產品安全性的影響;(2)植保機械施藥量問題;(3)施肥機械施肥質量安全問題;(4)糧食干燥質量安全問題;(5)農產品在貯運環節中由于包裝不當,運輸機械本身攜帶有毒物質或雜質(如農用運輸車又運農藥、化肥,又運糧食蔬菜肉類等)的接觸性污染問題也經常發生。農機產品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主要體現在轉速、排放、噪聲、密封性等性能超標問題。由于結構設計不合理,造成拖拉機等農用動力機械排放、噪聲等指標超過標準要求。如柴油機功率上限不限制,造成單缸柴油機最大功率值大大超過銘牌規定值,油耗大,冒黑煙,污染環境,也損害操作者的身心健康,農機超速;單一提高鍘草機主軸的轉速來提高生產量,造成鍘草機先天的不安全因素。農業機械的三漏問題對環境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視的,燃油泄露對農田、農作物志至對農產品造成污染。聯合收割機液壓系統失靈和漏油現象普遍對農作物及環境造成局部污染;秸稈粉碎和收集功能不理想造成的焚燒秸稈,其煙霧污染空氣。
目前,我國已對某些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和環保的技術要求制定了部分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主要是植保機械,但還很不夠。針對我國農機質量差、安全事故多的特點,依法制定農機產品的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是十分必要的。本法是促進法,對農機安全、環保問題雖規定的內容不多,但相關法律對此均作了明確規定,農機安全、環保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必須要管的事。按照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設立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負責實施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環保部門負責農業機械的環境污染的監督管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決定
2017-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修訂)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協定》的決定
2008-12-27保障公民依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答記者問)
1994-05-1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3)
2013-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