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
2010年12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礦井瓦斯管理,規范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預防瓦斯事故,保障煤礦職工生命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和有關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井工開采的煤礦企業(礦井)的瓦斯等級鑒定工作應當遵守本辦法;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及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按照本辦法履行各自職責。
現行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規范、標準和通知等有關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的內容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指導、協調和監督全國煤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負責制修訂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的相關法規、標準和指導意見。
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區域煤礦安全監察分局負責轄區內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的監察工作。
第四條 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或者煤炭行業管理部門,以下同)負責轄區內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組織工作和日常監管工作;對未能及時進行瓦斯等級鑒定的礦井,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限期鑒定。
第五條 煤礦礦井(包括新建礦井、改擴建礦井、資源整合礦井、生產礦井)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礦井瓦斯等級鑒定。
第六條 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應當報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審批;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將審批結果抄送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并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備案。
第七條 已鑒定為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以下簡稱突出礦井)的不得改定為高瓦斯礦井或瓦斯礦井。
第二章 礦井瓦斯等級劃分
第八條 礦井瓦斯等級鑒定以獨立的自然井為單位,有多個自然井的煤礦應當按照自然井單獨鑒定。
第九條 礦井瓦斯等級鑒定應當根據實際測定的瓦斯涌出量、瓦斯涌出形式、回風巷瓦斯濃度和實際發生的瓦斯動力現象、實測的突出危險性參數等進行。
第十條 礦井瓦斯等級劃分為:
(一)瓦斯礦井;
(二)高瓦斯礦井;
(三)突出礦井。
第十一條 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礦井為瓦斯礦井:
(一)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
(二)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三)礦井各掘進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3m3/min;
(四)礦井各采煤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5m3/min;
(五)礦井沒有發生過瓦斯噴出現象。
第十二條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礦井為高瓦斯礦井:
(一)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
(二)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三)礦井任一掘進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四)礦井任一采煤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
(五)發生過瓦斯噴出現象。
第十三條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礦井為突出礦井:
(一)發生過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
(二)經鑒定具有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層的;
(三)依照有關規定按突出礦井管理,在規定期限內未進行突出鑒定的。
第十四條 新建礦井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對礦井內采掘工程可能揭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層進行突出危險性論證。
論證應當根據地質勘探資料、同一礦區地質資料和相鄰礦井資料進行,論證結果應當在《安全專篇》中表述清楚。
第十五條 經論證認為有突出危險的新建礦井,建井期間應當對開采煤層及其它可能對采掘活動造成威脅的煤層進行突出危險性鑒定;未進行突出危險性鑒定的,應按突出礦井進行管理。
第十六條 瓦斯礦井、高瓦斯礦井的煤層或者突出礦井的非突出煤層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該礦井應當立即按照突出礦井管理或者該煤層應當立即按照突出煤層管理:
(一)采掘過程中出現瓦斯動力現象的;
(二)相鄰礦井開采的同一煤層發生突出的;
(三)煤層瓦斯壓力達到或超過0.74MPa的。
第十七條 按照突出礦井管理的礦井或者按照突出煤層管理的煤層,可以直接申請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批準認定。
按照突出礦井管理的礦井或者按照突出煤層管理的煤層未直接申請認定的,應當在半年內完成突出危險性鑒定工作。
第十八條 瓦斯礦井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煤礦企業、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當立即認定該礦井為高瓦斯礦井,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及時變更原認定:
(一)礦井總回風巷瓦斯濃度超過0.3%的;
(二)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瓦斯濃度超過0.5%的;
(三)正常通風時采掘工作面瓦斯濃度超限的;
(四)礦井發生瓦斯爆炸或瓦斯燃燒的。
第十九條 礦井發生瓦斯動力現象造成生產
安全事故,經事故調查組認定為突出事故的,應當直接認定該礦井為突出礦井。
第三章 鑒定管理
第二十條 瓦斯礦井和高瓦斯礦井的鑒定由具備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能力的煤礦企業(礦井)或者中介機構承擔,具體辦法由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備案。
突出礦井(突出煤層)鑒定由具備相應資質的
鑒定機構承擔。
第二十一條 礦井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進行瓦斯等級鑒定:
(一)建設礦井建設完成的;
(二)礦井核定生產能力提高的;
(三)改擴建礦井改擴建完成的;
(四)開采新水平的;
(五)資源整合礦井整合完成的。
第二十二條 瓦斯礦井、高瓦斯礦井應當每2年進行一次瓦斯等級鑒定工作。
第二十三條 突出礦井一般不再進行周期性瓦斯等級鑒定工作,但應當測定各煤層瓦斯涌出量、瓦斯壓力等參數。
第二十四條 礦井瓦斯等級鑒定過程中,應當同時測定礦井二氧化碳涌出量,作為核定和調整風量的依據。
第二十五條 礦井應該在新水平、新采區、火成巖侵入區或者采深增加超過50m時,測定煤層瓦斯壓力、瓦斯含量等瓦斯基本參數,并對礦井瓦斯涌出量進行測定。
第二十六條 用于鑒定的所有儀器儀表應保證狀態完好、測值準確,計量儀器儀表應在其計量檢定證的有效期內使用。
第二十七條 煤礦企業(礦井)委托鑒定機構鑒定時,應與鑒定機構
簽訂合同;合同內容應包括鑒定對象、內容、范圍等。
第二十八條 鑒定機構應當自鑒定合同生效之日起60天內完成高瓦斯礦井和瓦斯礦井的鑒定工作、150天內完成突出礦井鑒定工作。
第二十九條 鑒定礦井應當如實提供鑒定所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相關資料,確保提交資料的真實、可靠和完整;并及時準備鑒定所需的相關設備和材料等,密切配合鑒定機構的鑒定工作。
第三十條 鑒定機構應當依照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執業準則,公正、誠信、科學地開展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并對鑒定結果負責。
第三十一條 鑒定人員應當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具備鑒定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經過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鑒定工作。
第三十二條 鑒定機構及其鑒定人員從事鑒定活動應當恪守職業道德,誠實守信,不得泄露被鑒定單位的技術和商業秘密,不得接受可能影響鑒定公正性的資助。
第三十三條 鑒定機構應建立檔案管理制度,保存鑒定過程中的所有原始資料。
第三十四條 鑒定機構不得轉讓或者出借資質證書,不得將所承擔的鑒定工作轉包或分包,不得設立分支機構。
第三十五條 鑒定機構出具虛假鑒定結果的,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終止其鑒定資質并予公示。
第三十六條 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應有鑒定機構名稱、鑒定日期和鑒定負責人、審核人和授權簽字人的簽字等要素,同時,還應加蓋鑒定機構公章或鑒定專用章,鑒定報告還應附鑒定資質證書復印件。
第三十七條 鑒定報告應采用統一的表格格式,各產煤省(區、市)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統一要求或統一制作(可參考附錄E格式),但鑒定報告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礦井基本情況;
(二)礦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測定基礎數據表;
(三)礦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測定結果報告表;
(四)標注有測定地點的礦井通風系統示意圖;
(五)瓦斯來源分析;
(六)最近5年內的礦井煤塵爆炸性鑒定、煤層自然發火傾向性鑒定情況及瓦斯爆炸、自然發火情況;
(七)礦井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情況,瓦斯(二氧化碳)噴出情況;
(八)鑒定月份生產狀況及鑒定結果簡要分析或說明;
(九)鑒定單位和鑒定人員;
(十)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審批表。
第三十八條 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負責本省(區、市)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審批工作,對不符合本辦法要求和不按照相關標準鑒定的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不予審批,退回煤礦企業
重新鑒定。
第三十九條 按照突出礦井管理的礦井,經鑒定為非突出礦井的鑒定報告,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聽取被鑒定礦井和鑒定機構的匯報,對鑒定程序、方法等進行審查。
第四十條 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建立本省(區、市)礦井瓦斯等級鑒定電子檔案和數據庫,礦井名稱、鑒定結果、鑒定機構等信息應當公開;
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編寫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報告,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備案。
第四十一條 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發現煤礦企業在礦井瓦斯等級鑒定過程中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應當通報審批部門不受理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并責令礦井整改。
第四十二條 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在礦井安全檢查和監察活動中,發現礦井瓦斯涌出量等指標與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差距較大的,應責令礦井立即重新進行礦井瓦斯等級鑒定。
第四章 瓦斯礦井和高瓦斯礦井鑒定
第四十三條 鑒定時間一般應當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在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最大的月份,且生產礦井應當在正常生產條件下進行。
第四十四條 參數測定工作應當在鑒定月的上、中、下旬各取一天(間隔不少于7天),每天分三個班(或四個班)、每班三次進行。
第四十五條 鑒定工作應當測定風量、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統計井下瓦斯抽放量、月產煤量;收集瓦斯壓力、動力現象及預兆、瓦斯噴出、鄰近礦井瓦斯等級等資料。
當實測數據與至少6個月以來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監測數據、通風報表和產煤量數據差距較大時應進行分析,必要時重新測定。
安裝有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礦井,當測定地點有符合要求的瓦斯濃度傳感器時,其平均瓦斯濃度也可作為鑒定用瓦斯濃度數據,但當其數據與光干涉瓦斯檢定器測定數據有較大差距時,以光干涉瓦斯檢定器測定數據為準。
第四十六條 測點應布置在進、回風巷測風站(包括主通風機風硐)內,如無測風站,應選取斷面規整并無雜物堆積的一段平直巷道作測點。每一測定班應在同一時間段選定生產正常時間進行測定。
第四十七條 按礦井、采區和采掘工作面等分別計算絕對瓦斯涌出量,按礦井或采煤工作面計算相對瓦斯涌出量,計算方法見附錄B,測定的基礎數據和匯總表可參照附錄E的格式填寫。
第四十八條 沒有回采工作面生產的建設礦井、資源整合礦井、改擴建礦井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的第(三)項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指標進行礦井瓦斯等級鑒定。
第五章 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鑒定
第四十九條 礦井或者煤層初次發生瓦斯動力現象后,煤礦企業應保留發生瓦斯動力現象后的現場,并實時檢測瓦斯動力現象影響區域的瓦斯濃度、風量及其變化情況等。
第五十條 鑒定機構接受鑒定委托后,應當指派2名以上本機構專職技術人員(其中1名具有高級以上職稱)進行現場勘測并核實有關資料。
第五十一條 發生瓦斯動力現象的礦井(或煤層)以動力現象特征為主要依據進行鑒定。將現場勘測情況與煤與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進行對比,當瓦斯動力現象特征基本符合附錄C中的特征時,該瓦斯動力現象定為煤與瓦斯突出,發生突出的煤層定為突出煤層,發生突出的礦井定為突出礦井。
依據瓦斯動力現象特征不能確定為煤與瓦斯突出或沒有發生瓦斯動力現象時,以反映煤層突出危險性的實測指標為鑒定依據。有突出危險的煤層應鑒定為突出煤層,該礦井定為突出礦井。
第五十二條 當采用煤層突出危險性指標進行突出煤層鑒定時,應將實際測定的煤層瓦斯壓力、煤層堅固性系數、煤的破壞類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作為鑒定依據。全部指標均處于表1所示臨界值范圍的,確定為突出煤層。在打鉆過程中如果出現噴孔、頂鉆等突出預兆時,也應確定為突出煤層。
表1 判定煤層突出危險性單項指標的臨界值及范圍
判定指標 煤的破壞類型 瓦斯放散初速度Δp 煤的堅固性系數f 煤層瓦斯壓力p/MPa
有危險的臨界值及范圍 Ⅲ、Ⅳ、Ⅴ ≥10 ≤0.5 ≥0.74
當煤層突出危險性指標未達到上述標準時,測點代表范圍內的煤層(由鑒定機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可暫不認定為突出煤層;當該礦井開拓新水平、新采區或者采深增加50m或進入新的地質單元時,應重新測定參數進行鑒定。
暫不認定為突出煤層的范圍和重新鑒定的條件應在鑒定報告中明確。
第五十三條 采用第五十二條進行突出煤層鑒定時,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突出危險性指標數據應為實際測定數據;
(二)指標測定或采取煤樣地點應能有效代表待鑒定范圍的突出危險性,測點應按照不同的地質單元分別布置,測點分布和數量根據范圍大小、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等確定,但同一地質單元內沿煤層走向測點不應少于2個,沿傾向不應少于3個,并在埋深最大的開拓工程部位應布置有測點;
(三)各指標值取鑒定煤層各測點的最高煤層破壞類型、軟分層煤的最小堅固性系數、最大瓦斯放散初速度和最大瓦斯壓力值。
(四)所有指標測試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測試儀器儀表都應保證在其檢定有效期內使用,相關材料的性能、型號和有效期等符合要求。
第五十四條 鑒定報告應對被鑒定礦井(煤層)給出明確的結論,并包含以下內容:
(一)礦井基本情況;
(二)瓦斯動力現象發生情況或煤層突出危險性指標測定情況;
(三)確定突出礦井(煤層)與否的主要依據;
(四)
鑒定結論;
(五)應采取的措施及管理建議。
采用煤層突出危險性指標鑒定時,鑒定報告還應附有瓦斯參數測點和煤樣取樣點布置圖、煤層瓦斯壓力上升曲線圖、實驗室指標測定報告、現場指標測定所用儀器儀表的規格及其檢定證書等。
第五十五條 煤與二氧化碳突出礦井(煤層)的鑒定參照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的鑒定方法。巖石與二氧化碳突出礦井的鑒定依據為礦井實際發生的動力現象,當動力現象符合如下特征時,確定為巖石與二氧化碳突出礦井:
(一)在炸藥直接作用范圍外,發生破碎的巖石被拋出的現象;
(二)拋出的砂巖中,含有大量的砂粒和粉塵;
(三)產生明顯的動力效應;
(四)巷道二氧化碳(瓦斯)涌出量明顯增大;
(五)在巖體中形成孔洞;
(六)有突出危險的砂巖巖層松軟,呈片狀、碎屑狀,其巖芯呈凹凸片狀,并具有較大的孔隙率和二氧化碳(瓦斯)含量。
第六章 罰 則(略)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所列附錄A至附錄E為本辦法的一部分。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自 年 月 日起實施,原安全生產行業標準《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規范》(AQ1025-2006)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鑒定規范》(AQ1024-2006)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