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2007〕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
鄭州市市屬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七年一月一日
鄭州市市屬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切實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建立有效的市屬企業負責人激勵與約束機制,合理確定企業負責人年薪收入水平,規范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促進企業的改革、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根據《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378號)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市屬企業負責人是指經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由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
第三條 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統一,報酬與風險、責任相一致,與經營業績聯系,促進收入分配公正、透明,行為規范;
(二)堅持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維護出資人、企業負責人、職工等各方的合法權益;
(四)堅持薪酬制度改革與相關改革配套進行,推進企業負責人收入分配的市場化、貨幣化、規范化;
(五)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提倡奉獻精神。
第四條 按照本辦法進行薪酬管理的企業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制訂中長期發展規劃,近三年生產經營穩定,經濟效益良好;
(二)企業完成
法人治理結構,企業負責人的工作責任、任務和目標明確,與市國資委簽訂《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且年度考核合格;
(三)企業進行內部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年度執行情況及內部分配情況已報市國資委備案;
(四)能按時發放職工工資,按規定繳納國家稅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無違規違紀行為;
(五)企業內部基礎管理規范,財務報表和成本核算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已建立健全財務審計和職工民主監督等內部監督及風險控制機制;
(六)企業班子團結,實行民主管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企業形象或社會評議結果良好,首次申請薪酬管理的企業近三年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等責任事故和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 薪酬構成及確定
第五條 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由基薪、績效薪構成。
第六條 基薪是企業負責人年度的基本收入,主要根據企業經營規模、投入產出、社會貢獻、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和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本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及同行業平均指標等因素綜合確定。基薪測算辦法另行制定,每年核定一次。
第七條 績效薪與經營業績考核結果聯系,以基薪為基數,進行綜合測算后確定。經營業績考核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八條 中長期激勵是指股份制企業可比照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國資發分配〔2006〕8號),擬訂切合自身實際的股權激勵辦法,報市國資委審核,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九條 企業負責人即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中除法定代表人以外的薪酬,按法定代表人的95%確定,企業領導班子內其他負責人的薪酬由企業根據任職崗位、責任、風險、貢獻等因素,在法定代表人薪酬的60%—80%之間確定,應當合理拉開差距。
第三章 年薪兌付
第十條 企業負責人年薪列入企業成本,采取按月預提,分期和集中結算兌付的方式(其中基薪可按月預支),每年根據企業經營情況確定一次。
第十一條 每年薪酬確定前,由市國資委負責委托審計部門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審計核查。
第十二條 企業負責人薪酬總額按照全市和本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及經營收入進行控制。
第十三條 企業負責人需按考核期核定基薪的30%繳納責任風險金,在兌現下一年度年薪時按《目標管理責任書》當年的完成情況進行清結,如果完成責任目標全部兌付,否則按比例或全部扣除。
第十四條 績效薪分期兌付。年度考核結束后,實現當年經營目標的兌付40%,其余60%實行延期兌付納入責任風險金。延期兌付收入與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掛鉤,延期到連任或離任的下一年。按任期各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完成情況,經審計后兌付。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完成下列考核指標,每完不成一項相應扣減企業負責人當年10%的責任風險金:
(一)社會保險費交納;
(二)安全生產;
(三)廉政建設;
(四)社會穩定;
(五)社會評議。
企業未完成利潤、上交稅金等考核指標,相應扣減企業負責人當年15%的責任風險金。
企業未完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的扣減企業負責人全部責任風險金。
第十六條 市屬企業負責人責任風險金和績效薪由市國資委在銀行開設專戶集中管理兌付。
第十七條 企業負責人的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按國家政策規定核算繳納,應由個人承擔的部分,由企業從其基薪中代扣代繳;應由企業承擔的部分由企業支付。
第十八條 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為稅前收入,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四章 管理與監督
第十九條 由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對具備實行負責人薪酬管理條件的企業,由企業擬定書面申請,報市國資委提出審核意見,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方可實行。未按本辦法批準實行負責人薪酬管理的其他市屬企業,不得自行制定辦法和標準發放企業負責人年薪。
第二十條 市國資委負責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薪酬數額予以批復,企業其他負責人的薪酬,由企業按照本辦法確定后報市國資委審核備案。
第二十一條 企業負責人因工作需要在一年內發生職務、崗位變更的,按任職時段和離任時的當年經營目標實現情況計算其當年薪酬;新任企業負責人需在本企業任職崗位工作滿一年以上(含一年),方可計算其當年薪酬。
第二十二條 企業負責人在子企業兼職,不得在子企業領取收入,特殊情況需要在子企業領取的,應當報市國資委審核,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三條 除國家另有規定及市人民政府批準領取的其他收入外,企業負責人不得在企業領取除年度薪酬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
第二十四條 按照本辦法進行薪酬管理的企業,應當嚴格控制企業負責人的職位年度消費,并將企業負責人職位年度消費的相關情況報市國資委核準,經核準的應予以公開。要逐步規范企業負責人職位消費,增加職位消費透明度,有條件的應逐步將職位消費貨幣化,制訂方案報市國資委提出審核意見,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試行。
第二十五條 企業負責人的收入實行臺帳管理,其年度薪酬符合國家規定或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其他收入,由企業設置收入、支出明細帳目,單獨核算。
企業負責人薪酬在企業工資統計中單列,報市國資委審核后,計入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企業由市國資委審批后核增工資總額基數)。
第二十六條 市國資委適時對企業負責人薪酬發放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執行本辦法過程中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和企業負責人,視情節輕重予以處理:
(一)對于超核定標準發放企業負責人收入的,責令企業收回超標準發放部分及相當于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的孳息,并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對于因重大決策失誤、重大違規違紀事件、重大安全與質量事故、嚴重環境污染事故等,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應視情節輕重扣減或全部扣除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風險金和績效薪及延期兌現收入;
(三)對于財務報表不實,弄虛作假的,取消該企業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三年內按照本辦法實行薪酬管理的資格,造成重大損失的,依法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四)對于借實行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之機,超提超發工資的,責令退回超提超發的資金。并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企業負責人薪酬,可根據人才市場價位,結合本辦法規定的薪酬確定原則,通過雙方協商的方式提出意見報市國資委審核,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6月27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鄭州市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試行辦法的通知》(鄭政〔2003〕12號)自行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