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嘉興市人民政府
嘉興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嘉興市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嘉政發〔2009〕7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嘉興市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六屆市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嘉興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十九日
嘉興市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征收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人員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人員的基本生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全市行政轄區內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收管理。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地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建立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等建設征地的補償費標準和移民安置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涉及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對本轄區內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實行統一征地,并按照本辦法規定進行補償安置。
第四條 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工作原則:
(一)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不得降低被征地人員的生活水平。
(二)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應當堅持依法征地、合理補償。
(三)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應當堅持公開、公正和公平。
(四)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應當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五)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應當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
第五條 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征收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市、縣 (市)統一征地機構負責征地
安置補償協議的擬定和征地補償各項費用的收支等工作。
市、縣(市)
勞動保障部門負責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測算、發放管理和被征地人員再就業促進等工作,具體由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就業服務機構辦理。
市、縣(市)財政部門負責征地補償資金和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收支管理。
市、縣(市)審計部門負責對征地補償資金和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依法審計監督。
公安、民政、監察、農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具體征地有關工作。
第六條 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和個人應當服從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配合做好土地征收工作。
第二章 征地工作程序
第七條 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在征地報批前應當將擬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及被征收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召開土地相關權利人會議,將上述情況告知相關權利人,并形成書面記載材料。
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擬征地項目的補償標準和安置途徑等書面告知被征收土地的相關權利人,相關權利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相關權利人要求聽證的,應在收到書面告知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申請,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組織聽證;相關權利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提出聽證要求的,視為放棄聽證。
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應當就擬征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及被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簽訂書面協議予以確認。
第八條 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編制征收土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須經市人民政府審定,按法定程序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審批。征收土地方案批準后,依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受市、縣(市)人民政府委托,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根據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村)進行公告,并將公告張貼證明材料存檔。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異議的,應當在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在規定期限內沒有提出的,視為沒有異議。
(二)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應當根據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和個人提出的意見,修改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經批準后組織實施。報批時,應當附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和個人的具體意見以及采納情況等。
(三)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后3個月內,足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
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將
征地補償費用的收支情況向農村集體組織人員公布,接受監督。
第九條 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和個人對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爭議的,由市、縣(市)人民政府組織協調;如果協調不成,當事人可以提請批準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收土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條 征地補償費足額支付后,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或注銷農村集體所有權土地登記。
第三章 征地補償安置標準
第十一條 征收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應當依法予以補償。征地補償包括:區片綜合價補償(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償。
第十二條 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的征地補償原則,結合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占有耕地量、區位、地類、產值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相應土地劃定區片,制定區片綜合價。
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標準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制定。
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調整
征地補償標準。
現行的嘉興市市區征地補償標準見附件,以后補償標準的調整由市政府辦公室予以公布。嘉興市線型工程臨時借地補償標準另行規定。
第十三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征地調節資金。征地調節資金主要用于統一墊付征地補償費用,確保征地補償費用及時足額到位;用于被征地人員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補助等。
第十四條 征收農村集體土地區片綜合價補償扣除留村組部分土地補償費后,應當主要用于被征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不滿16周歲的被征地人員的一次性補償等,由市、縣(市)統一征地機構根據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所需安置保障資金憑證直接劃入指定專戶,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足。
第十五條 征收土地各項補償費按下列規定分配使用:
(一)留村組的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主要用于提高村民社會保障待遇、困難群體的生活補助、公益性事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生產等,不得私分或挪作他用;
(二)安置補助費應當全額用于被征地人員社會保障,不得挪作他用;
(三)地上附著物的補償、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四)其他費用用于鎮(街道)、村兩級水利設施投入、社會福利、務工費和處理承包戶零星漏項補償等支出。
第十六條 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征收集體所有土地,國務院、省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七條 征地補償費用按規定足額到位后,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和個人不得拖延交地。
第四章 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
第十八條 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批準當年年滿16周歲的被征地人員應當納入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
第十九條 被征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資金主要由政府、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個人共同出資構成。其資金來源包括:
(一)區片綜合價扣除留村組部分后的補償款;
(二)政府按當年保障標準,補足配套的資金;
(三)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銀行利息及其增值收入;
(四)其他可用于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的資金。
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應當及時足額繳納、撥付到專戶。
基本生活保障資金不足支付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負責解決。
第二十條 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主要用于下列范圍:
(一)按月支付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金、生活補助費和一次性補償費等;
(二)按規定支付與被征地人員社會保障工作有關的其他費用。
第二十一條 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不落實的,不得征地。
第二十二條 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調整應當根據當地城鎮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和城鎮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定。
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建立被征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和繳費標準調整機制。
第二十三條 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人員的名單,經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代表會議或者村民會議通過后,報當地勞動保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
市、縣(市)勞動保障部門根據被征收耕地面積、有地居民人數與耕地面積之比和16周歲以上在冊有地居民所占比例,核定參加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數和保障費用。
征收土地有地居民人數與耕地面積之比以行政村、組為單位,由市、縣(市)勞動保障部門會同國土資源、公安等部門審定。
第二十四條 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且繳費滿15年的被征地人員,女性從滿50周歲、男性從滿60周歲的次月起,按月領取基本生活保障金。
第二十五條 不滿16周歲的被征地人員,應當一次性發給安置補助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各縣(市)制定。
第二十六條 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人員,女性35周歲以下、男性45周歲以下,經就業培訓后仍未能就業且生活確有困難的,其所在地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發給基本生活補助費,發放期限最長不超過24個月。基本生活補助費標準,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制定。
市轄區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人員,女性滿35周歲、男性滿45周歲未就業的,應當按月發給基本生活補助費,至領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年齡止。各縣(市)可參照執行。基本生活補助費標準,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七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適時建立基本生活補助費標準增長機制。
第二十八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將被征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
已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人員,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基本生活保障賬戶存儲額,可以按照相關規定銜接。
第二十九條 縣(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被征地人員的就業培訓、指導工作,創造就業條件,拓寬就業渠道,幫助被征地人員解決就業困難,促進其加快就業。
第三十條 被征地人員安置補助和基本生活保障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拒交土地的,由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
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二條 阻撓、破壞依法征地工作,或者妨礙土地管理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
第三十三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弄虛作假,冒領、截留、挪用或者私分征地補償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并依法予以處罰。
第三十四條 在征地補償和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中,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履行職責,造成基本生活保障資金未能及時足額到位、發放的;
(二)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的;
(三)征地工作中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的;
(四)其他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 違反土地征收管理有關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涉及被征地人員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的,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
附件:
嘉興市市區征地補償標準
一、區片劃分及“區片綜合價”標準。根據市區經濟發展現狀和原有的征地補償及安置政策,將市區農村集體土地劃分為二個區片,各區片范圍及“區片綜合價”標準如下:
(一)“區片綜合價”標準
(單位:元/畝)
土地類型
區片綜合價
其中留村組部分土地補償費
Ⅰ級區片
Ⅱ級區片
水田、旱地、農田水利用地、內塘養殖用地、建設用地
32500
30000
7040
專業桑園、專業果園
35000
32500
8000
蔬菜基地
37500
35000
17600
其他用地(含未利用地)
18000
15500
3520
(二)區片劃分
Ⅰ級區片:南湖區東柵、南湖、解放、新嘉街道和七星鎮張宇圩村、七星村(含原新蕩村)、原莊浜村(現并入高豐村);秀洲區新城街道殷秀村,油車港鎮百花莊村、古竇涇村、錢家橋村、濮家灣村,王江涇鎮沈家橋村、宇四浜村、收藏村、金魚橋村;嘉興經濟開發區城南街道、塘匯街道和嘉北街道吳家橋村、和殷村、陶家橋村、亭子橋村、顧家浜村、南陶浜村、百花村。
Ⅱ級區片:除一級區片外的市區其他區域。
二、青苗補償費
本著“有苗補償、無苗不補”的原則,給予適當補償;搶種的苗木、作物以及開挖魚、鱉塘等不予補償;土地征收后尚未使用時,趁間隙種植作物的,施工時青苗不予補償。具體補償標準如下:
土地類別
標準(元/畝)
備注
水田
1200
旱地
800
蔬菜基地、養殖水面
1500~2000
鱉塘4000~7000元/畝
國有外蕩水面
500~800
三、地面附著物補償費
地面附著物補償包括地面附著設施補償、苗木損失補償和遷移補償。具體補償標準如下:
(一)果園。成片種植的果園,按每畝計算補償。新種果園(符合種植密度,下同)每畝補償1500~2000元(新剪插果苗每畝補償800~1000元);種植滿兩年以上的果園每畝補償2000~3500元;盛產果園每畝補償3500~5000元。零星種植的果樹,按株計算補償。新種果苗每株補償2~5元;盛產果樹每株補償40~70元。
(二)桑園。成片種植桑園,按畝計算補償。新種桑園每畝補償800~1500元;盛產專業桑園每畝補償2500~3500元。
(三)其他樹木。農戶屋前屋后或溝房路邊零星種植的樹木按樹木胸徑大小計算補償(胸徑按離地面1.3米處量算)。胸徑在標準徑段(即5厘米)以下每株補償5元;標準徑段以上至10厘米以下,每株補償10元;10厘米以上至20厘米以下,每株補償15元;20厘米以上,每株補償15~30元。也可一次性補償800~2000元/畝。
(四)觀賞性苗圃。觀賞性苗圃補償費包括苗木損失費和遷移費。正規生產經營的觀賞性苗圃補償4000~6000元/畝
(五)構筑物補償標準如下:
類型
單位
標準
備注
水泥曬場
元/平方米
25
村級水泥道路元/平方米
35~40
砂石道路
元/平方米
12~16
骨甏
元/穴
150
棺木
元/穴
300
線桿
元/檔
1000~1500
三相五線制農用線
機埠
元/座
10000~25000
標準排灌機埠遷建費
硬化渠道、涵管
元/米
50~70
塊石幫岸
元/米
150~200
以長度計
大棚
鋼結構
元/平方米
10
以土地面積計
竹木結構
元/平方米
5
以土地面積計
地面建筑物的拆遷補償,執行市人民政府的另行規定。被征土地上國家電力、通訊、光纜、軍用等線路的遷移,由建設用地單位負責遷移;有線電視、廣播、自來水等管線按征地時成本價補償或由征地單位恢復;搶建的設施以及未經農業、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同意種植的多年生經濟作物,一律無條件清除。
四、其他費用:用于鎮(街道)、村兩級水利設施投入、社會福利、務工費和處理承包戶零星漏項補償等支出,按每畝1500元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