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委辦〔2009〕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務院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2009〕32號)要求,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制訂了《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二○○九年四月三日
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2009〕32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理行動,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程為依據,以煤礦等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突出重點,依法治理,夯實基礎,提高水平,促進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二、總體目標
通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理行動,促進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切實解決安全生產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實施分類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
安全事故發生,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三、主要內容
(一)綜合內容。
各地區、各行業(領域)、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對以下行為進行嚴格治理:
1.安全生產工藝系統、技術裝備、監控設施、作業環境、勞動防護用品配備不符合規定要求的;
2.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危險物品的存儲容器、運輸工具完好率不達標及不按規定進行檢測檢驗的;
3.受自然災害威脅而未落實防范措施的;
4.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措施不落實、整改不到位的;
5.應急救援隊伍、裝備不健全,應急預案制定修訂演練不及時,以及自救裝備配備不足、使用培訓不夠的;
6.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安全生產風險
抵押金繳納等經濟政策落實不到位的;
7.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
8.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違反勞動紀律(以下簡稱“三違”)的;
9.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有關地區、行業(區域)和企業單位的安全監管責任不落實,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監督檢查不到位,安全許可制度執行不嚴格的;
10.有關地區和行業主管部門確定需要重點治理的行業(領域)及有關企業、單位的安全隱患。
(二)專項內容。
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石油天然氣開采、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有色等行業(領域)的專項內容和工作目標見附件。
道路交通:查處超速、客車超員、疲勞駕駛、酒后駕駛等易導致群死群傷的交通違法行為;加強運輸經營者市場準入、營運車輛技術狀況、營運車輛駕駛人從業資格和客運站的安全監管,依法查處客運車輛掛靠經營、非客運車輛違法載客行為;開展創建“平安暢通縣區”、“平安農機”等活動,加強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開展道路運輸企業安全評估;加大汽車行駛記錄儀GPS安裝使用和省市兩級監控平臺建設的力度;實施“安保工程”,排查治理公路危險路段和養護維修作業安全措施;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加強對新建、改建道路通行條件的安全監管和安全評估;加強對機動車生產企業的安全監管,提高機動車產品質量等。
水上交通:加強老舊船舶、非標準化船舶安全監管;開展錨泊船舶安全專項檢查,船員、船舶證書打假專項行動;繼續開展砂石運輸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專項整治活動;開展船舶駕駛臺資源管理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和船舶檢查力度。
鐵路:加強旅客列車“三品”(即易燃、易爆、危險品)檢查,落實站車防火防爆制度;提高鐵路行車關鍵設備的生產制造質量及維修水平;推進道口設備設施和標志的設置、看守及監護人員標準化作業及平改立工作;查處違反《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非法建設建筑物和構筑物、采礦、采砂等行為;加強公跨鐵立交橋、公鐵平行地段防護設施以及航標等的設置和管理。
民航:落實空防安全措施和應急措施,提高機組飛行準備質量,及時妥善處理飛機故障,整頓機坪秩序,嚴格危險品運輸管理。
建筑施工: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監管,制定和落實房屋建筑和市政、鐵路、公路、水利和電力等工程建設預防坍塌、高處墜落、起重機械事故措施,高大模板支撐體系、長大隧道、高大橋梁及地下暗挖高邊坡等危險性較大工程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以及預防建筑施工涌水、突泥、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爆炸事故等措施;加強安全帽、安全帶和安全網等安全防護用品的采購、查驗和使用管理。
人員密集場所:建立及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明確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加強單位員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定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加強演練;整改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地下建筑、在建工程施工工地和“三合一”、“多合一”生產經營單位等重點場所的火災隱患,特別是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落實建筑防火間距、消防車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區設置等消防安全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和防排煙系統等自動消防設施及消火栓系統要運行正常;電氣線路敷設以及電氣設備安全;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員持證上崗;人員密集場所在投入使用或營業前經消防安全檢查合格,室內裝修裝飾材料防火性能符合要求;高層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符合防火性能要求,豎向防火分隔措施有效落實;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依法經消防設計審核和消防驗收方可施工、投入使用;使用領域的消防產品的質量符合要求。
水利:加強在建水利工程建設特別是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安全管理、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型水庫的安全管理;清理整改違規小水電站,組織開展農村水電建設、淤地壩、水文地質站、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河道采砂的整治,嚴格水文測驗、水利工程勘測等的安全管理。
電力:加強惡劣氣候等自然災害的預測預警;加強重要輸變電設施和發電廠主機設備、2008年初南方地區嚴重雨雪冰凍災害及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受損并恢復運行的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燃煤電廠貯灰場大壩的安全管理;加強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受損的水電站大壩、安全等級評定為病壩的水電站大壩管理;做好電力行業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加強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工作;加強電力建設工程的安全管理。
農業機械:嚴格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登記、年度檢驗,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申領、換發和審驗;加強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查處違法載客、無牌行駛、無證駕駛等嚴重違法行為。
漁業船舶:漁業船舶持船舶檢驗證、船舶登記證、捕撈許可證(捕撈漁船)方可作業;漁業船舶通信、救生、消防、信號設施設備配備齊全,運行正常;漁業船舶實行進出港簽證;落實漁業船舶編隊生產制度;加強蟹籠、漁運等高危作業漁船及老舊漁業船舶安全生產;加強漁業船員職業技能培訓教育,漁業船員持證上崗;漁業船舶嚴格執行各項航行作業規則、規程等。
特種設備:加強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和日常維修保養;嚴格建筑施工起重機械登記建檔、檢驗、檢測、安裝、租賃、維護、保養和使用;作業人員持有有效證件上崗作業;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按規定進行檢驗(校驗);完善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
民爆器材:開展“四超”(即超員、超量、超產、超時)、“三違”專項整治;推進民爆企業連續化、自動化等生產技術的本質安全措施落實;拆除舊生產線要制定停產、銷爆處置和銷爆處理方案;新建生產線要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打擊民爆器材生產、經營企業非法建設、非法生產和非法經營;開展民爆火工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要求并監督所有民爆企業的所有涉爆場所都要依照民爆安全規范加裝電子監控系統,實現24小時監控,并將相關數據保留三個月以上等。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可結合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參考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2009年全國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調整和確定具體治理內容和工作目標。
四、進度安排
安全生產治理行動要貫穿各地區、各行業(領域)、各單位全年安全生產工作的始終,與安全生產執法行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行動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檢查和同步總結,并結合安全生產規律特點,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
(一)細化方案,自查自糾(4月底以前)。
1.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通知》和本方案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和2008年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發現的突出問題,制訂本地區、本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細化要求,強化措施。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于4月底前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
2.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各企業和單位要認真抓好組織發動工作,大力宣傳開展安全生產治理行動的目的和意義,提高有關各方參與安全生產治理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按照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程的要求,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開展自查自糾,針對排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整改到位。
(二)督促檢查,全面推進(5至9月)。
1.突出重點,治大隱患、防大事故。進一步強化落實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尾礦庫安全整治、化工企業規范生產運營、危險化學品安全運輸、道路交通超員超載超速超限治理、人員密集場所火災隱患治理、建筑施工防坍塌墜落、砂石運輸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等專項整治措施,切實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2.加強雨季汛期安全檢查和應急管理。落實汛期防洪、防透水、防坍塌、防潰壩、防泥石流、防雷電等措施,嚴密防范因臺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
3.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安全生產治理行動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對行動過程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掌握情況;配合9月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理行動進展情況進行專項抽查;對
重大事故隱患和突出問題要掛牌督辦,逐項銷號;對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要分析原因,研究對策,集中整治。
(三)深化治理,鞏固成果(10至12月)。
1.針對四季度工作特點,深入治理“三違”現象,嚴肅處理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以及超員、超載、超速和超限運輸等違法違規行為,認真落實防火、防爆、防塵、防靜電、防寒風大潮、防冰雪災害、防凍裂泄漏,以及交通運輸安全防范等各項措施,切實消除事故隱患。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安全生產治理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開展隱患整改情況“回頭看”,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建立長效機制,并對安全生產治理行動進行全面總結。各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將安全生產治理行動總結于12月上旬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安全生產治理行動是“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行業(領域)的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重點、步驟、要求和保障措施;建立組織協調機構,明確各有關單位的職責;認真落實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任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采取有效措施,將安排部署落實到每個基層單位,落實到每個崗位,并加強督促、檢查和指導。
(二)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治理行動要突出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運輸、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冶金有色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重點企業,以及近年來事故多發的企業和單位,同時要切實加強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鐵路、民航、電力、民爆和通訊、漁業、農機、水利、特種設備、旅游、學校等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治理,既要突出“五一”、汛期、“十一”、第四季度等重點時段,以及重點部位、重要設施、關鍵裝備和關鍵崗位,也要注意日常檢查,兼顧其他作業場所和崗位,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深入開展治理行動,努力減少事故總量,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安全生產治理行動是安全專項整治的深化,是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繼續。通過安全生產治理行動,既要抓現場,反“三違”,治隱患,切實消除當前嚴重威脅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努力把事故降下來,又要著力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和企業的安全標準化建設,對每個企業安全狀況摸清底數,按照A、B、C、D四個等級進行評估,分類指導,分類監管,推動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落實各項治本之策,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高企業安全基礎保障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四)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各企業和單位要把這次安全生產治理行動與安全生產執法行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行動結合起來,對重大隱患和問題,及時組織聯合執法、專項執法和輿論曝光督促解決;與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隊伍“三項建設”結合起來,推進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與實施安全生產許可、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日常監管監察等工作結合起來,綜合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教育等手段,統一部署,統籌兼顧,相互促進,務求實效。
(五)嚴格考核,強化監督。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及時掌握治理行動進展情況,建立健全信息統計報送工作制度,逐月統計上報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完成情況和安全生產投入情況等,同時按要求建立完善控制指標月通報、季發布和年度考核制度,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要采取巡檢、抽檢、互檢等方式,對治理行動開展情況進行逐級檢查,發現問題和隱患及時下達整改通知,督促整改,跟蹤落實;健全和落實重大隱患公告公示、掛牌督辦、跟蹤治理和逐項整改銷號等制度,對因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發事故的,依法嚴厲查處,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六)深入發動,群防群治。各企業和單位要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從業人員參與治理行動,緊緊依靠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職工,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組織職工全面細致地查找各種事故隱患,積極參加隱患治理,杜絕“三違”現象;要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和科研院所在安全檢查、隱患治理和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提高安全生產治理行動的質量和水平。
(七)廣泛宣傳,輿論監督。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這次治理行動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提高思想認識,加大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力度,宣傳先進典型,曝光落后單位,普及安全生產知識,形成安全生產治理行動的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完善隱患舉報制度,對舉報的事故隱患要認真進行核查,督促落實整改,并對舉報人進行適當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