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州市城鄉醫療救助辦法》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01 · 2057人看過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公司):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福州市城鄉醫療救助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福州市城鄉醫療救助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福建省城市醫療救助辦法》(閩政[2009]22號)和《福建省農村醫療救助辦法》(閩政[2009]2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醫療救助是指政府和社會對因病而無經濟能力進行治療或因支付數額龐大的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的城鄉經濟困難家庭人員實施專項幫助和經濟支持的一項社會救助制度。   第三條 醫療救助的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建立管理科學、標準合理、程序便捷、操作規范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努力實現困難群眾“病有所醫”的目標。   第四條 醫療救助制度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救急、救難、公平、便捷。   (二)救助水平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   (三)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政府救助與社會扶助相結合。   (四)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大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銜接。   (五)救助基金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第二章 醫療救助對象   第五條 醫療救助對象為具有當地戶籍、符合救助條件的城鄉居民。   (一)第一類救助對象為:   1、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含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人員)。   2、重點優撫對象(含革命“五老”人員,即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老接頭戶、老交通員、老蘇區干部)。   3、重度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是指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殘疾等級為二級(含二級)以上的人員。   4、需強制治療的重性精神病人等省、市政府規定的其它救助對象。   (二)第二類救助對象為:   1、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   2、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老年人。   低收入家庭是指經民政部門認定,家庭年人均收入在當地城鄉低保標準兩倍以內、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   第三章 醫療救助范圍和標準   第六條 第一類救助對象醫療救助范圍和標準為:   (一)資助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救助對象參加戶籍所在地居民醫保或新農合需個人繳納的費用,由政府給予全額資助。   (二)住院救助。對救助對象患病住院治療(含住院分娩)發生的、屬于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含起付線以下的費用),扣除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金額后,給予50%的救助。   (三)特殊門診救助。對救助對象患門診特殊病種及治療項目發生的,屬于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可報銷范圍內的門診費用(含起付線以下的費用),扣除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金額后,給予50%的救助。門診特殊病種及治療項目范圍參照三大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關規定分別確定。   (四)城鄉醫療救助不設起助線。住院救助和門診特殊病種救助年度合計救助金額封頂線為10000元。   (五)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城市“三無”人員在定點醫院住院和門診特殊病種治療的醫保目錄內的費用(含起付線以下的費用),扣除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金額后,在封頂線內給予全額的救助。市屬社會福利機構收養的“三無”人員的救助費用由市財政直接補助,救助標準同前。   (六)日常救助。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分散居住的城市“三無”人員每人每年按100元標準給予門診醫療救助。同時,縣級民政部門根據基金使用情況,發給70周歲以上的低保對象等特殊困難人員一定金額的門診醫療救助金。   (七)定額救助。對患重大疾病而無力治療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含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分散居住的城市“三無”人員),縣級民政部門根據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醫生(須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出具的疾病診斷書(加蓋醫療機構公章),根據實際情況,經調查審核后,給予300—2000元(每人每年限2000元以內)的救助,幫助其及時治療。此項救助總支出應控制在當年籌資總額的10%以內。   (八)二次救助。對享受上述醫療救助后,醫療費用負擔仍然很重,且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救助對象,和因重大疾病住院所發生的應報銷費超出醫療救助基金最高報銷限額的救助對象,縣級民政部門可根據當年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結余情況再次給予救助。在年終時統一確定救助名單并發放,救助額度為每人每年1000—5000元。   (九)需強制治療的重性精神病人等省、市政府規定的其它救助對象,其救助范圍、標準和程序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執行。其中,需強制治療的精神病人限額內醫療費用救助內容為:已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精神病人限額內醫療費用先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后,再由醫療救助基金補足5000元;未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含流浪乞討人員)限額內醫療費用從醫療救助基金中列支。   第七條 第二類救助對象醫療救助范圍和標準為:   因病住院發生的屬于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在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后,個人自付仍有困難的,可向縣級民政部門提出救助申請,縣級民政部門根據當年城鄉醫療救助基金使用情況,給予個人自付部分(不含起付線以下費用)30%救助,救助金額年度內累計不超過3000元。   第八條 下列情形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于醫療救助范圍:   (一)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目錄(簡稱醫保三目錄)范圍以外的費用。   (二)因自殺、自殘、打架斗毆、酗酒、吸毒、違法犯罪等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三)因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應由他方承擔的醫療費用。   (四)因鑲牙、整容、矯形、配鏡以及保健、康復等所發生的費用。   (五)未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費用(搶救費用除外)。   (六)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不屬于醫療救助范圍的情形。   第九條 積極開展慈善救助,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醫療救助工作。各級政府鼓勵慈善公益組織每年從慈善募集資金中安排一定數額,對醫療費用負擔較重、家庭特別困難的救助對象,給予慈善救助。   第四章 醫療救助服務   第十條 加強醫療救助與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機銜接,在現有軟件基礎上,使用全省統一的醫療救助管理軟件,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資源共用、信息共享、結算同步、監管統一。   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作為醫療救助的定點醫療機構,應完善各項診療規范和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醫保三目錄,合理檢查、合理用藥,保證服務質量,切實為醫療救助對象減輕醫療費用負擔。   第十一條 第一類醫療救助對象住院和特殊門診救助程序為:救助對象持醫療卡、低保證(或五保證、優撫證、二代殘疾證)等相關證件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定點醫療機構根據民政部門每年提供給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救助對象名單及變動情況,按照醫療救助的有關規定,為救助對象提供醫療救助費用“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墊付應由醫療救助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再與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結算,救助對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民政部門向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提供預付資金并定期結算。   對暫未實現“一站式”醫療救助費用結算服務的,醫療救助對象在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并結算后,持醫保卡、身份證、本人(或監護人)銀行賬號、低保證(或五保證、優撫證、二代殘疾證)及相關材料到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醫療救助。城市醫療救助對象由城鎮醫保管理機構承辦,農村醫療救助對象由新農合管理機構承辦。異地參保的,回戶籍所在地縣(市)區申請醫療救助,承辦機構同前。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救助對象名單區分城市和農村救助對象,新增救助對象由縣(市)區民政部門出具證明,并及時加入名單。   第十二條 其它救助項目辦理程序為:申請定額救助的,醫療救助對象提供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醫生(須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出具的疾病診斷書(加蓋醫療機構公章),向縣級民政部門申請;申請二次救助或第二類救助對象申請救助的,醫療救助對象持當年度患病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收據(即發票)、醫療費用清單、醫保結算單等向縣級民政部門申請。填寫《福州市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申請表》,經鄉鎮(街道)出具意見,并經縣級民政部門調查核實后按救助標準及救助家庭實際困難情況進行救助。救助資金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發放,有條件的地方,要采取社會化發放。   第十三條 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工作的民主監督機制,接受群眾的社會監督,做到政策公開、資金公開、保障對象公開。   第十四條 第一類醫療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期間,院方對其住院床位費、護理費給予減收50%的優惠;大型設備檢查費、手術項目費用給予減收20%的優惠。   第十五條 醫療救助對象需轉到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或因急診、急救到非定點醫療機構治療時,按當地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章 醫療救助基金籌集和管理   第十六條 各縣(市)區應多渠道籌集醫療救助基金。醫療救助基金主要來源于各級財政預算資金、彩票公益金、社會捐贈資金、救助基金利息收入以及其他資金。   第十七條 醫療救助基金籌集標準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醫療保障水平等因素適時調整。由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的醫療救助資金應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具體籌資標準按省定標準執行(目前城鄉籌資標準均為每人每年130元),不足部分由縣級財政撥付。   設立統一的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實行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統籌調劑使用,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   省級財政根據各縣(市)區財力狀況確定補助標準,并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形式補助給有關縣(市)區。市級財政根據各縣(市)區的財力狀況,對醫療救助資金給予適當的補助,具體辦法是扣除省級補助資金外,對永泰縣、閩清縣、羅源縣,市級財政給予補助80%。對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晉安區,市級財政給予補助25%。   第十八條 市財政從年度地方留成的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2%的資金作為醫療救助調劑金,用于臨時救助和補助有特殊困難的地區。經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共同審定后撥付。   第十九條 民政部門根據當地城鄉醫療救助對象人數和救助基金籌資負擔標準,編制年度醫療救助資金預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安排;并根據年度醫療救助資金預算和救助資金使用需求,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救助資金使用計劃。財政部門對民政部門報送的救助資金使用計劃進行審核后,應及時將救助資金撥付至民政部門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專賬。   第二十條 市及各縣(市)區財政部門應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專賬,并按照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有關規定,對救助基金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實行專賬核算、專項管理。縣級民政部門相應設立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專賬,用于辦理資金的收支業務及與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機構、新農合機構的結算。縣級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機構和新農合機構應根據救助情況,定期向民政部門報送醫療救助資金使用計劃。   四城區(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醫療救助基金籌集使用程序為:省、市補助資金按標準下達到各區,和區配套資金等共同構成區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市醫保管理中心和區新農合機構根據上年救助資金支出情況,年初向區財政和民政部門報送醫療救助資金使用計劃。區民政部門年初將所需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分別預撥至市醫保管理中心和區新農合機構,并于年終結算,其余資金用于辦理日常救助、定額救助、二次救助和第二類救助對象的醫療救助工作。其它縣(市)區的醫療救助基金籌集使用程序參照此程序辦理。   第二十一條 市、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救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補助標準,足額安排救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補助資金,并及時撥付至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專戶。縣(市)區民政部門應及時將資助救助對象參加新農合所需補助資金及時撥付至新農合基金專戶。   第二十二條 各地應加強醫療救助基金管理,做到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結余。各縣(市)區醫療救助基金歷年累計結余不得超過當年籌集基金總額的15%。   第二十三條 醫療救助基金實行專款專用,不得從中提取管理費或列支其他任何費用。年度醫療救助基金有結余的,應全部結轉下年度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或轉作本級財政下年度預算。   第二十四條 民政、勞動保障、衛生、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救助基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采取隱瞞、欺詐等手段騙取醫療救助基金的,依法責令退還;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截留、擠占、挪用、貪污等違法違紀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第六章 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 醫療救助實行“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   市政府成立“福州市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協調小組”,負責指導和協調全市醫療救助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掛靠市民政局,負責協調小組的日常工作。各縣(市)區也應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指導和協調本地區醫療救助工作。   第二十六條 各級政府應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實施,配備必要的人員和工作經費。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制度銜接,為做好醫療救助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十七條 民政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和管理醫療救助工作,研究制定醫療救助政策和實施細則,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各項規章制度。   第二十八條 財政部門負責醫療救助基金的籌集和撥付,并會同民政等相關部門,加強對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 衛生部門負責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督促落實醫療優惠政策;鼓勵并引導定點醫療機構優先、合理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和適宜診療技術,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做好農村經濟困難家庭人員參加新農合的服務管理工作,為救助對象提供醫療費用“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   第三十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做好城市經濟困難家庭人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服務管理工作和救助對象醫療費用“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   第三十一條 殘疾人聯合會負責重度殘疾人的認定,并配合民政部門做好重度殘疾人的醫療救助工作。   第三十二條 審計、監察部門負責對醫療救助資金的審計監督,確保資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三十三條 加強部門協調和信息通報工作。縣(市)區民政部門每季度第二周將醫療救助對象名冊或變動情況分別報送城鎮醫保管理機構和新農合管理機構;殘聯每季度第一周將殘疾人救助對象名單區分城市和農村分別報送民政部門;城鎮醫保管理機構和新農合管理機構每季度第一周向民政部門報送上一季度的醫療救助統計報表及相關救助情況。   第三十四條 有關單位、組織和個人應如實提供所需資料,配合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調查核實。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適用于福州市轄各縣(市)區。各縣(市)區可在本辦法基礎上制定實施細則,并報上級民政部門備案。   第三十六條 在校困難大學生醫療救助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由市民政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福州市城市醫療救助試行辦法》(榕政辦[2008]59號)、《福州市農村困難家庭醫療救助試行辦法》(榕政綜[2006]154號)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崔雅楠

崔雅楠

執業證號:

13412201811062104

安徽京阜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北京國家法官學院,取得中國政法大學學士學位。曾在最高人民法院就職,積極處理好當事人的每一起案件。了解審判各項流程。全國律協會員,安徽省律師協會會員,從事律師行業,精通交通事故,民事婚姻糾紛,民間借貸案件。 入住律霸一來,全部好評,得到當事人的充分信任和依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崔雅楠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年修訂)

2009-08-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

2011-12-20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2007-08-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54)

1970-01-01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超過批準用地面積不大的新建房屋是否可以用罰款代替責令限期折除的答復

1991-1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2-06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

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

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任丘市| 湟源县| 武平县| 江孜县| 正宁县| 梁山县| 札达县| 丰都县| 博爱县| 苍南县| 武宁县| 沈阳市| 密云县| 乌鲁木齐县| 郴州市| 邹城市| 大渡口区| 许昌市| 隆尧县| 黄陵县| 开平市| 嘉定区| 蛟河市| 中牟县| 赞皇县| 贵阳市| 泰顺县| 湖北省| 盈江县| 缙云县| 筠连县| 宾阳县| 连南| 新乡市| 华亭县| 皮山县| 黑龙江省| 繁昌县| 南安市|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