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頒布施行《福建省城鄉供水條例》的公告
《福建省城鄉供水條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17年7月21日通過,現予公布。本條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7年7月25日
福建省城鄉供水條例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供水水源保護與水質管理
第三章供水設施規劃與建設
第四章供水經營與用水管理
第五章供水設施維護與管理
第六章用戶權益保護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動城鄉供水統籌發展,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用戶和供水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城鄉供水活動和使用城鄉供水及相關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鄉供水,包括城鎮供水和農村集中供水。
第三條 城鄉供水是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用事業,是政府應當提供和保障的公共服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的責任主體,應當將發展城鄉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專項資金,推動實施區域集中供水,加強水源保護、城鄉供水設施和檢測能力建設。
第四條 城鄉供水應當遵循安全衛生、節約用水、統籌兼顧的原則,優先保障生活用水,推進區域聯網和城鄉統籌供水。
城鎮供水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供水水質,推進供水設施更新改造,提升保障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城鎮向周邊農村延伸供水管網,推動農村與城鎮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
農村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發展原則,以集中供水為主,分散供水為補充,完善農村供水體系。
第五條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市政公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和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供水管理工作。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鎮、農村供水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供水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城鄉規劃、農業、林業、衛生計生、質監、價格、審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城鄉供水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的組織、協調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本區域供水相關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鄉供水應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和完善城鄉供水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預防和有效處置突發供水安全事件。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城鄉供水節水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和保護城鄉供水設施的意識。
第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鼓勵開展城鄉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保障供水安全,促進節約用水。
第九條 城鄉供水行業協會應當完善行業自律制度,依法開展活動,發揮服務、引導和監督作用,促進城鄉供水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保護城鄉供水水源與供水設施,有權對污染供水水源、損壞供水設施以及違法供水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
第二章 供水水源保護與水質管理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城鄉規劃、水行政、城鄉供水、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等主管部門編制城鄉供水水源保護利用規劃,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并與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相銜接。
編制城鄉供水水源保護利用規劃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省保護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綜合規劃;
(二)優先使用地表水,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
(三)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統籌兼顧生產用水和其他用水。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鄉供水水源保護利用規劃和相關規范要求建設供水水源。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水行政、環境保護、城鄉供水等主管部門建設城鎮供水應急備用水源。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建設兩個以上相對獨立水系取水的飲用水源,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在城鎮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的區域,禁止擅自新建、改建、擴建自備水源,逐步關閉現有自備水源。
第十三條 嚴格保護地下水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準取用地下水:
(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
(二)在地下水超采區域內的;
(三)在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安全保護范圍內的;
(四)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
第十四條 水資源緊缺地區應當堅持“先節水后調水”的原則,鼓勵利用雨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傳統水源,解決本地區的供水需求。
無法解決本地區供水需求確需跨區域調水的,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由調出地和調入地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商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確定后,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合理調度,保障供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并采取措施防止水體污染,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不低于國家和地方的水質標準,保證飲用水安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保護,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實施。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劃定農村集中供水水源保護范圍,設立地理界標和警示標志,在凈水構筑物、調節構筑物、泵站保護范圍內,不得修建畜禽飼養場、廁所、滲水坑、污水溝道,不得堆放垃圾等污染物,嚴禁排放有毒有害物質。
對分散供水的農村地區,縣鄉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測,保障飲用水安全,并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指導,逐步減少分散供水。村民委員會應當通過村規民約加強對泉水、地下水等分散式供水水源保護。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原水水質監測預警機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實施水環境質量監測和水污染物排放監測,發現原水水質不達標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通知相關主管部門;有關飲用水水源監測數據應當和城鄉供水主管部門實現共享。
供水單位直接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的,應當做好原水水質監控和檢測工作,發現原水水質不達標的,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
第十七條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向供水單位提供供水水源的,應當做好原水水質監控和檢測工作,與供水單位簽訂供水合同,按照合同約定的水質、水量穩定、不間斷供水,禁止擅自停止或者減少供水;因設施檢修等原因確需減少供水量或者暫停供水的,應當提前七個工作日通知供水單位并報告水行政和城鄉供水主管部門。發現水質異常,應當立即通知供水單位并報告水行政和城鄉供水主管部門。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水行政主管部門在飲用水水源發生影響供水安全的突發事件時,應當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并通知有關部門和相關供水單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相關供水單位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權限范圍負責牽頭協調飲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水行政、城鄉供水等主
管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九條 城鄉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城鎮供水單位應當完善水質檢測設施,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水質檢測項目、頻次、方法,對出廠水、管網末梢水等進行檢測,建立檢測檔案,并向城鄉供水、衛生主管部門報送檢測結果。
農村集中供水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管理制度,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農村飲水安全檢測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對農村供水水質進行檢測。
供水單位應當使用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凈水劑、消毒劑等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并按照衛生規范要求定期對供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供水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質檢測體系建設和從業人員培訓,做好城鄉供水水質檢測的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城鎮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定期對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開展監測;每季度將飲用水水質安全監測結果通報城鎮供水主管部門,并向社會公布;對農村供水實行定期抽檢,逐步提高監測覆蓋面。
第三章 供水設施規劃與建設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供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組織編制城鄉供水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供水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城鄉供水專項規劃,編制城鄉供水設施建設及其改造的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快城鎮供水管網建設和更新改造,對陳舊、破損的供水管道制定更新改造計劃。供水單位應當按照改造計劃組織實施,減少漏損與二次污染。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與改造的投入,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單位和個人投資、捐資、投勞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
第二十四條 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用地應當優先安排,可以采用征收、劃撥或者集體土地內部調劑等方式,確保土地供應。
第二十五條 城鎮供水設施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并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禁止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供水設施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任務。
城鎮供水設施建設應當依法實行竣工驗收制度。
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應當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六條 城鄉供水單位采購使用的水處理設施、輸配水管材、飲用水處理材料和化學藥劑等應當符合國家、行業或者地方標準,確保安全衛生用水,禁止使用不符合標準的供水設備、藥劑等。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城鄉供水主管部門可以建立供水產品、材料、設備推薦名錄庫。
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依法應當取得衛生主管部門許可,未經許可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七條 城鎮供水設施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建設單位應當就項目的供水模式(含二次供水方式)、供水規模、市政供水壓力、管材標準、鋪設要求、水表安裝位置等征詢供水單位意見,供水單位應當于十日內予以答復。
第二十八條 城鎮供水設施隱蔽工程隱蔽前,應當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供水單位檢查合格。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當在六個月內將供水工程檔案資料移交當地城鄉建設檔案管理機構和供水單位。
第二十九條 新建城鎮住宅應當按照“一戶一表、水表出戶”的要求設計、建設供水設施,并與建筑物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建筑物對水壓的要求超過市政供水正常壓力的,應當建設二次供水設施。
已建城鎮住宅供水設施不符合“一戶一表、水表出戶”標準規范要求及國家和本省二次供水標準規范的,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城鄉供水、衛生計生、發展改革、公安、財政等部門制定和實施供水設施改造計劃和技術、經費方案,用戶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條 新建城鎮住宅供水設施由供水單位負責統一建設的,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供水單位應當與建設單位簽訂供水設施建設合同。供水設施工程建設收費標準按照本省定價目錄等有關規定執行。供水單位不得拖延工期或者擅自增加費用。
新建城鎮住宅供水設施由建設單位或者產權人自行建設的,其設計方案應當征求供水單位的意見,采用符合標準的產品、材料和設備,竣工后經供水單位驗收合格,方可接入公共供水管網系統。
第三十一條 新建、改建、擴建城鄉道路時,應當將公共供水設施和公共消防用水設施納入項目總投資,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改造。城鄉道路的公共消火栓由供水單位建設和維護的,費用由各級政府統籌安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第一次修訂)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規范處理1995年以前中央財政向人民銀行借款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3-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