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契約關系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地建立的社會關系
B.各個時期的法都不得不規定保險公司等新的交往形式和它們獲得財產的新方式
C.法律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既有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思想關系的屬性,又有物質關系制約的屬性
D.法律關系體現的是當事人的意志,而不可能是國家的意志
答案:AC
解析:本案考核法律關系。
選項A正確。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
選項B錯誤。在有保險公司的時期的法律才有規定。
選項C正確。是符合馬克思的法律的本質學說的。
選項D錯誤。有些法律關系的產生,不僅要通過法律規范所體現的國家意志,而且要通過法律關系參加者的個人意志表示意志。也有很多法律關系的產生,并不需要特定法律主體的意志。
92.周某半夜駕車出游時發生交通事故致行人魯某重傷殘疾,檢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訴周某。法院開庭,公訴人和辯護人就案件事實和證據進行質證,就法的適用展開辯論。法庭經過庭審查實,交通事故致魯某重傷殘疾并非因周某行為引起,宣判其無罪釋放。依據法學原理,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法院審理案件目的在于獲得正確的法律判決,該判決應當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規定,具有可預測性,還應當在內容上符合法律的精神和價值,具有正當性
B.在本案中,檢察院使用了歸納推理的方法
C.法院在庭審中認定交通事故致魯某重傷殘疾并非因周某行為引起,這主要解決的是事實問題
D.法庭主持的調查和法庭辯論活動,從法律推理的角度講,是在為演繹推理確定大小前提
答案:AD
解析:本題考核法律適用的目標和適用的步驟。
選項A正確。法律人適用法律的最直接的目標就是要獲得一個合理的法律決定。在法治社會,所謂合理的法律決定就是指法律決定具有可預測性和正當性。法律決定的可預測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它的正當性是實質法治的要求。
選項B錯誤。檢察院用的是演繹的三段論的推理方式。
選項C錯誤。法院在庭審中認定交通事故致魯某重傷殘疾并非因周某行為引起,這不單單解決的是事實問題,實際上是從大前提和小前提中推出的結論。
選項D正確。法律人適用法律解決個案糾紛的過程,首先要查明和確認案件事實,作為小前提;其次要選擇和確定與上述案件事實相符合的法律規范,作為大前提;最后以整個法律體系的目的為標準,從兩個前提中推到出法律決定或法律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可以貸款嗎
2021-02-18干涉老人婚姻,會不會導致犯罪
2020-11-11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安置房沒滿5年可以做抵押嗎
2020-12-14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加工承攬合同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8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意思
2021-01-14土地出讓金是收益金嗎
2021-02-13土地流轉后中途能否增加土地租金
2021-02-14拆遷補償協議不是房屋所有權人簽字有效嗎
2020-12-162020城市房屋拆遷院落空地不補償真的嗎
2020-12-16地鐵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0-12-18拆遷對租房的有補助嗎
2021-03-23如何鑒別是不是小產權房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