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醫療事故的核心環節就是進行醫療事故的賠償。那么,醫療事故賠償中訴訟時效的規定是什么?在醫療事故中,患者請求賠償應該在什么時間內進行才是有效的?在主張賠償時,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哪些?
關于醫療損害糾紛賠償案件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均作出了規定,對由醫療行為不當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應該適用,但因無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解釋,在司法實務中如何理解和準確界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存在難以操作和準確把握的問題。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這些規定存在著不能有效保護患者利益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法通則》意見第一百六十八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從上述規定可以得知,在侵權賠償案件中,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突顯重要。
我們認為“知道”或“應當知道”這里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知道被侵害的事實;其二知道被誰侵害。訴訟時效的起算應當滿足以上兩項,人民法院應當以以上兩項標準來判斷此案的訴訟時效是否喪失。
首先,對于知道被侵害的判斷應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結合進行分析,被侵害之日,一種客觀存在的侵權事實的發生時間,但權利人是否知道這一時間點應結合權利人及案件的實際情況分析,如醫療侵權發生之后,其損害后果未必在短期內顯現,而是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性,有的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要求一個普通人在損害后果尚未顯現的情況下就主張權利是不符合常理的;
其次,即使損害后果業已發生并為權利人所知曉,亦不能簡單地將損害發生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醫學知識是相對專業的,不是非專業的普通人所能掌握的,醫療事故損害案件中損害后果是否為醫療護理所致,醫療護理失誤與發生的損害后果是否具備因果關系并不能為普通百姓所迅速感知,只有知道被誰侵害才能確定侵權人從而進行進一步權利的主張,權利人的權利被侵害后不知道被誰所害,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查清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緩刑期間發現漏罪能否逮捕
2020-12-31同居關系可要退回彩禮嗎
2021-01-26哄騙立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12-31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適用問題(專利訴訟適用)
2021-02-13道路交通傷殘等級鑒定四級標準
2021-03-17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農民工工傷賠償糾紛
2021-02-27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1-16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哪些原因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1-03-18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