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7月《侵權責任法》即將實施,而該法第59條最終對因藥品缺陷造成患者損害的司法糾紛做了新的規定,這一由廣東省律師協會醫療專業委員會和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人本研究中心主辦的研討會,引來了該省法律界、藥學界、醫師界幾十位代表參會,“齊二藥事件”當事法官、控辯雙方律師以及中山三院的代表再度就該問題展開“交鋒”。
參與本次研討會的代表最終未達成一致意見。但值得注意是,有與會代表再度探討了生產企業設立“藥品質量安全保證金”的必要性。
“59條”實施在即
本次研討會共設置了“在醫患藥品法律關系中支持認定醫療機構是藥品銷售者或者是使用者的理由與依據”、“在醫改背景下仍定位醫療機構為藥品銷售者對醫療公益性有什么影響”等六個議題,其中研討會的最后一個議題——“醫療機構究竟是藥品的銷售者還是使用者之爭與《侵權責任法》第59條規定之間的關系”最受與會代表關注。
記者注意到,與會律師關注這一議題除了與“齊二藥”事件有關外,更重要的是《侵權責任法》即將在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而其中的第59條規定了醫療機構使用缺陷產品所應承擔的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59條規定:“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為此,多數與會律師認為,《侵權責任法》將給各級醫療機構帶來深刻影響。該法正式實施后,由于有了第59條為法律依據,再討論“醫院是藥品銷售者還是使用者”意義不大。
不過,研討會還是對事先設定的主題展開了討論。廣東省藥學會副秘書長鄭志華認為醫療機構一定是藥品使用者,“如果成銷售者的話與目的是不相符的,不能理清公益性的本質。”此外,從醫療機構的發證機構是衛生廳而非工商局來看,事實上已經認定了醫療機構不是銷售者。廣東醫院協會副秘書長瞿祖唐也認為醫療機構不是逐利的機構,不應被認為是藥品銷售者。
廣東省律師協會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國翔則認為,判斷醫療機構究竟是藥品銷售者還是使用者,不能一刀切,應對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等各種類型的醫療機構進行分類研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首起重大醫療糾紛依“法”辦結
2021-03-19污染物生產者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03高空拋物的危害怎么認定
2021-02-20房屋租賃協議范本
2021-02-24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財產繼承遺囑模板
2020-11-18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判決生效后還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6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婚后離婚財產分割規定有哪些
2021-02-09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勞動糾紛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04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