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貨發出時選用的計價方法不合理、不適當
存貨的計價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并結合每一種計價方法的特點來選用存貨計價方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是:
(1)一些材料種類不多,材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的小型工業企業選用計劃成本對材料進行日常核算,造成材料計劃成本的制定缺乏依據和穩定性;而一些材料品種較多的大型工業企業卻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的核算,從而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不能適應材料管理和核算的需要。對這類問題,審查人員首先應了解該企業選用何種方法,然后調查該企業材料管理和核算方面的基本情況,確定選用方法的合理性。
(2)采用實際成本核算材料或商品產成品的工商企業,不能根據材料、商品的變動狀況、物價走勢、管理要求確定合理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如有些企業存貨的增減變動比較頻繁,品種規格較多,一般應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發出成本,但卻選用了個別計價法,從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也給業務、倉庫等部門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此類問題主要是由于被查企業沒有將自身實際情況與每種計價方法的適用范圍、特點結合起來。審查人員應首先詢問企業有關人員,了解其方法選用情況,在此基礎上,調查企業材料、商品的變動情況,并查閱有關存貨明細賬貸方記錄及對應賬戶(如“生產成本”“商品銷售成本”)的記錄,確定被查企業選用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確。
(3)對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其他存貨的領用采用不適當的攤銷方法。如一次領用數量較多、價值較大的低值易耗品、包裝物時,采用一次攤銷法將其價值全部攤入成本或費用中,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前后各期的可比性。對這類問題,審查人員應審閱“低值易耗品”“包裝物”賬戶明細賬的貸方記錄及“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生產成本”等賬戶的明細賬,確定被查企業是否存在上述問題。
2、隨意變更存貨的計價方法
根據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用制度所規定的存貨計價方法,但選用的方法一經確定,年度內不能隨意變更,如確實需要變更,必須在會計報表中說明變更原因及對財務狀況的影響。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隨意變更計價方法的問題,違反了會計的一致性、可比性原則,造成會計指標前后各期口徑不一致,缺乏可比性。有些企業甚至人為地通過變更計價方法來調節生產或銷售成本,調節當期利潤。如某企業某年選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該商品購進價格上揚時,改用后進先出法計算發出成本,購進價格下降時再用先進先出法,使該商品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先進先出和后進先出法交替使用。對此類問題審查人員應查閱有關財務指標,分析對比各個會計期間財務指標有無異常變化,并查閱有關存貨明細賬;核查各期采用的計價方法是否一致,發現線索后,通過詢問當事人等形式查證問題。
3、人為地多計或少計存貨發出的成本
有些企業為了達到隱匿或虛報收益的目的,采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多計或少計發出存貨的成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工業企業,有意確定較高的計劃成本,使計劃成本遠遠高于實際成本,表現為“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領用材料時按計劃成本數額轉入“生產成本”等賬戶,但月末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時,故意以較低的成本差異率調整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隱匿利潤;有些企業則相反,有意確定較低的計劃成本,并以較低的成本差異率高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達到虛報利潤的目的,造成企業虛盈實虧。上述問題留下的線索一般表現為材料成本差異率與以前各期相比有較大的波動,當期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利潤等指標呈現較大波動狀況等,審查人員應通過審閱、核實會計資料,復核被查企業有關計算結果等形式發現線索,然后再作進一步的調查、詢問和查證。
(2)采用售價金額核算的零售企業,平時按售價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并注銷庫存商品,但月末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時,故意通過減少“商品進銷差價”數額、增加“庫存商品”余額的方式,使當前進銷差價率低于正常水平,這樣,已銷商品分攤的進銷差價較少,從而達到多計當期銷售成本,少計利潤、少納稅金的目的,或作相反處理,達到虛報收益的目的。對于上述問題,審查人員首先應對比各期銷售成本及利潤水平,看有無異常情況;然后復核各期商品進銷差價率,從中發現疑點;然后對照被查企業有關會計資料并調查當事人,確定被查企業問題之所在。
(3)對產成品、商品采用實際成本計價的工商企業,計算產成品及商品銷售成本時,不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正確地應用計價方法,而是故意多轉或少轉銷售成本。如采用加權平均法計價時,故意按高于或低于正確的加權平均單價的價格計算發出商品或產成品成本;再如根據企業的需要來確定每批商品的單價,達到人為調節成本水平的目的,而不是根據賬面記錄,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確定應采用的單價。對于上述問題,審查人員應對比各期的銷售數量和成本水平,抽查并復核產成品、商品明細賬貸方記錄,特別是檢查被查企業單價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從而發現上述問題的線索。
(4)有些企業月末通過虛轉成本的方法達到隱匿利潤的目的。如有些按實際成本核算材料的工業企業,月末虛擬領料業務,按虛假的原始憑證編制借記“生產成本”貸記“原材料”的憑證,虛增當期生產成本;再如有些工商企業月末結轉商品、產成品銷售成本時,采用虛轉的方法,借記“產品(商品)銷售成本”,貸記“產成品”或“庫存商品”,使當期銷售成本虛增,隱匿利潤,少交稅款。上述問題發生后一般會表現為“庫存商品”、“產成品”、“原材料”等賬戶總賬與明細賬不符、賬實不符,生產成本或銷售成本波動較大等。因此,審查人員應從這些方面入手,審閱被查企業有關存貨賬戶,核對其賬實、賬賬有無不符情況,對比前后各期成本水平,必要時審閱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并詢問有關業務、倉庫當事人,核查有關部門所存原始憑證(如領料單)與會計部門原始憑證是否一致,從中發現疑點,作進一步查證。
4、其它存貨發出業務會計造假識別的方法
(1)存貨改變用途或發生非常損失時,在注銷相應存貨的同時,有意不結轉相應的進項稅額,以達到多抵扣、少交增值稅的目的。對于這類問題,審查人員可以通過審閱有關存貨明細賬貸方記錄及對應賬戶,審查相應的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發現線索,然后作進一步的詢問、調查,以查清問題。
(2)以報銷樣品、材料、商品或產成品報損的方式將發出存貨私分或出售后存入“小金庫”,造成國家財產流失,增加了當期費用。對這類問題,審查人員可以通過查閱存貨明細賬貸方記錄及對應賬戶發現線索,必要時應查閱相應的原始憑證,復核有關報損原因、領導審批意見,檢查有無弄虛作假、上下勾結問題。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駕車被巨石砸中交強險賠嗎
2020-12-07車禍撞死人怎么賠償
2021-02-11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遺產繼承訴訟的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2021-01-22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房貸抵押解押后房產證如何處理
2020-12-02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回購房
2020-11-12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提車保險有哪些
2021-03-14保險“霸王條款”輸官司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