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的發展研究
(一)后股權分置時代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貨幣供應處于一個寬松時期,流動性過剩是當前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國際熱錢不斷涌入。2006年以來股票市場的牛市行情就是以股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在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共同推動下而演繹的。這對于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是機遇,更是挑戰。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流動性過剩的去向主要還是股票市場,而股票市場本身就具有高風險的特點。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經過一年多的上漲而聚集了較高的風險。此時,更加需要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一方面滿足上市公司發展資金的需要,完善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i另一方面可以對流動性過剩進行分流,利用債券穩定的收益和較小的波動性來吸引相關機構和投資者的投資,進而降低整個資本市場的風險。亞洲金融危機過后,東南亞各國債券市場的迅速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后股權分置時代政府主導思想的改變促進了債券融資的發展
我國企業債券發展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管制在債券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需要政府改變原有的債券管理思路。真正從資本市場發展的角度、以市場的觀念來促進債券融資的發展。主導觀念的改變將直接引起有關債券發行、審批、交易、信用評級、利率設定、債券衍生產品等方面的全新改變。目前,證監會已經明確區分公司債和企業債的不同,將上市公司發行的企業債券納入證監會審批的范疇。稱為公司債;其他企業的債券發行還由發改委審批,仍稱為企業債。公司債的發行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它的發行將會有效地促進上市公司債券融資規模和范圍的擴大,直接推動債券市場管理的市場化運作。
另外,新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也在緊張的制定過程中,并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1企業債券的發行將由過去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從而強化中介機構的職能;2企業發債的利率將進一步市場化。現行條例規定的不能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息40%的限制將被放寬。發行定價將逐步市場化,利率水平會與債券信用評級、市場環境等因素掛鉤;3可能允許商業銀行參與到企業債市場。從而大大擴展企業債市場的規模,并且使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合并成為可能;4進一步放寬企業債券發行主體的條件限制,允許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行企業債券;5新條例可能不再強制要求發行企業提供銀行擔保,擔保與否將由發行企業和承銷商自行決定;6新條例可能會大大放寬資金使用用途的限制。不再對發債資金的用途進行過多的規定。這些有利于債券市場發展的規定都體現了政府在債券市場的監管中逐漸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思路,并從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律出發,在后股權分置時代真正促進我國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的發展。
(三)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促進上市公司的債券融資
股權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在支付了一定的對價后獲得了可以上市流通的權利,在股改承諾到期后,原來的非流通股就可以上市流通。這樣,所有的股東才真正實現了同股同權、同股同價。同時,伴隨著市場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和中小股東投票表決機制和技術的成熟。原來上市公司所具有的內部人控制現象將會大大減少。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關系更加順暢。上市公司在制定資金需求計劃時就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資本市場中資金使用成本的高低來決定融資的渠道和方式。由融資優序理論可以看出,債券融資是上市公司首選的外部融資方式。這將會大大提高債券融資的需求。債券融資需求的增加會加大債券市場的供應量,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流動性的提高會促進債券市場資金量的增加。從而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債券的發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債券融資問題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后股權分置的存在使得我們的上市流通更為廣闊,可以更大的實現我國證券市場的均衡,并且公司的控制現象有所減少。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借條轉讓要三方到場嗎
2021-02-05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分手協議是指什么
2021-02-20配偶被判刑,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1-02-21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終止勞動合同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2021-01-18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保險公司在該案中應否理賠
2020-11-26意外事故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