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起人在公司成立的場合,因設立過程中產生的債務以及侵權造成的損害,是否應對第三人承擔責任的問題,學術界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
否定說認為發起人沒有責任。如果法人機關成員執行職務的行為,致使第三人受到損害,要由法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賠償責任的話,“固然可以使其法人機關成員慎重守法,有利于加強他們的責任,但在法理上卻有了矛盾,既然法人機關成員在執行職務時所為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那么對其后果理應由法人承擔責任,為什么又要與法人機關成員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呢?”第三人因發起人的職務行為而遭受的損失,對發起人而言只是一種間接侵權,因此發起人不應承擔責任。
肯定說認為發起人有責任。從法理角度而言,發起人不負直接的責任。但由于公司的設立事關重大,于公眾投資者利益關涉甚密,同時發起人又擁有廣泛的權利,掌握著信息優勢,因此,第三人與發起人相比處于弱勢地位。若不規定發起人的連帶賠償責任,不利于保護弱勢第三人的利益。故公司法應強化發起人的義務和責任,要求其負連帶賠償之責,以保護第三人利益,維護交易安全。
肯定說現已成為通說,對發起人課以對第三人的連帶賠償責任,也是當今立法之潮流。大陸法系的日本和臺灣地區對此作了明文規定,英美國家也通過判例承認了肯定說。1972年的《歐洲共同體法案》也作了這樣的規定。筆者也贊同肯定說,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機關成員對第三人不負責任的界限,規定發起人與公司一起對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是合理的。
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第三人的范圍一般包括債權人和認股人。發起人在設立過程中往往以公司名義與債權人直接進行交易,債權人當然成為第三人。認股人在認股過程中處于弱者地位,法律為保護廣大認股人的利益,特將認股人也置于第三人的地位,使對其的保護水平與債權人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公司成立時發起人對第三人的責任分為契約連帶責任、侵權連帶責任以及對認股人的信息公開責任。
如前所述,發起人的設立行為可以分為設立必要行為和開業準備行為。對于設立必要行為,理應由公司承擔責任;對于經公司承認的開業準備行為,也由公司來承擔責任。但發起人對設立必要行為和經公司承認的開業準備行為是否仍承擔連帶責任呢?這就涉及到發起人的契約連帶責任的問題了。
所謂契約連帶責任是指即使成立后的公司承認了發起人設立階段因契約而產生的債務,發起人仍應負連帶責任。在這一問題上,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有不同的做法,但現在已有趨同的傾向,發起人的契約連帶責任已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承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在中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的管轄權
2020-12-12出了交通事故,有責任認定書會扣分嗎
2021-02-20事實婚姻如何起訴離婚
2021-03-10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條件與程序有哪些
2021-02-08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險合同糾紛探析
2021-01-06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關于保險代理人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08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