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證遲遲辦不到,我們能賠償嗎?
沒有房產證就買房?租房子不是反向損失嗎?因為對當前的房地產升值感興趣,顧先生決定買下一家商店并將其出租。近年來,顧先生在街道附近購買了一套屬于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店面房,并與其簽訂了房屋預售合同。雙方約定,兩個月后交房,開發商代為辦理房產證,房產證將與房屋一并交房。后來,顧先生和李先生同意將房產證出租給他辦理業務,并與他簽訂了租賃合同。
合同簽訂后,顧先生按時付清了所有房款,4月份拿到了房子的鑰匙。但開發商一直沒有辦理房產證,每次都要找其催促,回答“正在辦”。沒有房產證直接影響了房子的出租,李某最終選擇了另租一套房子,這讓顧先生非常氣憤。
同意退房和拒絕賠償損失的問題很多。
原來我買房租房是為了賺錢,現在錢都在這家店里了,這對顧先生的生活影響很大。經過多方考慮,顧先生找到開發公司,要求解除合同,退還購房款和利息,并賠償因未及時租房造成的租金損失。開發商同意解除合同,退還購房款和利息,但不同意賠償我提出的租金損失。究其原因,是租金損失屬于間接損失,依照我國法律不予賠償。
一時間,顧先生不確定是否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這段時間未能租房造成的損失,房屋租金是否屬于可得利息?
是否賠償取決于利息情況。律師建議談判。
顧先生咨詢律師后得到的答復是,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自己的租金損失。因為顧先生在上述事件中提到的“租金”屬于未來利益,在房屋交易成立、房產證交付后即可變現和取得,在簽訂合同時也可以預見。因此,顧先生提出的租金賠償要求完全符合上述標準。按照全額賠償的原則,他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我國《合同法》規定,損害賠償的原則是賠償當事人實際遭受的全部損害。這里的“全部損害”不僅指現有財產的損失,而且指現有利益的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損失的數額應當相當于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的數額或者因違約而可能預見的損失違約。”專家提示和律師建議不難看出,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履行后能夠實現和取得的利益,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未來利益;二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性;三是可預見性。
在此,律師提醒購房者,如果向法院起訴,不僅要證明其可得利益的損失與對方違約有因果關系,即損失是違約方違約造成的,而且要證明這些損失是可以合理預見的違約方在簽訂合同的同時。因此,必須重視證據的收集,否則可能承擔敗訴的風險。
買房時一定要注意違約責任。在簽訂合同時,應盡量規范合同中可能出現的糾紛,規定違約金,使糾紛易于解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知識是小編對“房產證遲遲辦不到能否賠償”問題的回答。司法實踐中,對辦理房產證的期限有合同約定,受托人未按合同規定的時間辦理房產證的,可以要求賠償。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 韓峰律師專業提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民商事法律服務,致力打造成為以濟南地區為中心,輻射山東全省專業性法律平臺,讓客戶在第一時間就能接受法律專家團隊的專業、高效法律服務! 本團隊法律專家均是經山東省司法廳核準注冊的專職律師,團隊成員以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韓峰律師等為主組建的專業律師團隊,理論基礎雄厚,專業能力強,具有從事大型法律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實踐經驗,有眾多成功案例,本團隊眾多律師曾先后獲得市、區優秀律師或先進個人稱號。成功辦理大量民商事、經濟合同案件,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 團隊中其他律師在處理房地產、房屋動遷及征收、婚姻家庭、析產繼承、公司法律事務等方面也具有較高專業能力,部分案件處理結果深得當事人好評!愿我們的努力能夠得到您的信任,愿我們的解釋讓您困惑得到解脫! 韓峰律師的宗旨:用專業的法律服務,與企業并肩作戰,為企業保駕護航!
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支票填寫樣式和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06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贈與房產配偶有份嗎
2021-01-25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老人超市滑倒可以索賠嗎
2021-01-13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強險范圍內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人身損失呢
2021-02-1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