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名股東對外如何承擔責任?
隱名股東一般都是通過掛名股東對外承擔責任的,在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況下,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其他股東及公司之間,隱名股東實際上是以股東身份行使權利,應確認其股東資格,保護其應有的股東權益,對內承擔法定股東責任。若雙方未約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或者承擔投資風險,且實際出資人也未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管理或者未實際享受股東權利的,顯名股東實際行使和操縱因隱名股東出資帶來的股東受益,公司其他股東對隱名股東的股東受益存在事實不知情。這時,雙方之間關系名為隱名股東實為投資借款,不應認定為隱名投資關系,可按債權債務關系處理。在隱名股東與第三人之間,隱名股東作為公司實際股東,應在顯名股東認繳的出資額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即與顯名股東一起對公司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
在公司未依法成立的情況下,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實際出資人更談不上股東資格認定,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及其他股東的關系,則如同合伙關系,企業開辦者(包括實際出資人和掛名出資人)應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掛名股東(顯名股東)若承擔了連帶責任,有權向實際出資人(隱名股東)追償。
二、隱名股東的風險
1、顯名股東拒不轉交投資收益。
一般隱名股東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而在代持股協議中也會約定有關轉交投資收益的內容。如果這種投資收益對顯名股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誘惑,有可能促使顯名股東違反協議約定,拒不轉交。
2、未經隱名股東同意擅自處分股權。
顯名股東作為該公司法律文件實際記載的股權所有人,對外可以行使一切有關該部分股權的權利。對內來說,顯名股東應當是受制于隱名股東的,其一切法律行為應當向隱名股東匯報并在作出重大處分決定時必須事先獲得隱名股東的同意。但對外來說,別人并不知曉該部分股權的真實所有,只依據公示的法律文件來認定。因此,當顯名股東為謀取利益而故意擅自轉讓、質押這部分股權時,實際出資人的利益會很難得到保障。
3、未經隱名股東同意濫用股東權利。
我國法律規定公司股東的權利有股份轉讓權、資產收益權、股東會臨時召集請求權或自行召集權、參與重大決策權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公司剩余財產分配權等等,這些權利都在極大程度上賦予了股東對公司控制,如果顯名股東有意侵害隱名股東利益,在未經得隱名股東同意的情況下濫用這些權利,對隱名股東帶來的損失也是極大的。
隱名股東擔責的這個問題,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因為法律上對于隱名股東的規定比較少,就算不是隱名股東,公司的其他實名股東,對于公司經營過程中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需要股東承擔責任的。
對于隱名股東是股東嗎?
顯名股東能否約定隱名股東?
隱名股東變成顯名股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官司的訴訟費交多少
2021-01-13告行政機關時行政機關來取證不給要承擔責任嗎
2021-03-10律師會見一次多少錢
2020-12-11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哪些人可以成為遺囑執行人
2020-11-22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