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組織機構設置的原則
公司組織機構設置的原則,是指在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框架下構造公司的組織機構,明確其各自的職權范圍,協調相互運作關系,以期望實現良好的公司治理時所應貫徹的基本精神和規則性要求。
(1)股東權力原則
在公司財產上,雖然從法律角度看,公司作為法人財產的合法所有人,而股東只享有對公司的股權。盡管在法律上股東已經喪失了所有權,但在實質上,他們仍是公司財產的所有者,這不僅因為股東仍通過股東會和行使股東權對公司財產施加著間接的控制,也不僅因為股東仍是公司一切經營利益的受益者,而且最重要的是當公司解體時,股東將是公司剩余財產的分配者或享有者。
基于這樣的原因,公司組織設置原則首要的就是確定股東對公司事務的最終決定權,即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2)激勵與約束并舉的權力制衡原則
在制度設置時,必須將所有的人都考慮為理性的“經濟人”,其行為目的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然而,公司股東、董事、經理之間利益并非完全一致,為了避免公司的各種利益主體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時損害股東及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就必須對其進行約束以達到權力的平衡。權力失衡將導致股東利益受到損害,從而產生法律風險。如果信息透明無法實現,該法律風險常常要等到造成企業致命損害時才得以發現。
完全的約束和監督并不能保障相關人員積極履行職責,為實現各主體之間付出與收益的相對均衡,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不可或缺。
(3)信息透明度原則
這種信息透明度并非單指上市公司依照法律規定所承擔的信息披露義務,也包括非公眾公司內部的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的一個難點就是信息不對稱,董事、經理實質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對公司的有關信息了解較為充分,而股東可能無法獲得董事、經理行為的充分信息,從而無法有效評價和監督。通過制度設立,保障公司治理中需要了解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了解,是公司組織機構有效運行的基本前提。而對此問題,法律規范過于原則和籠統,缺乏實際操作價值,公司自行設計行之有效的制度顯得十分必要,尤其在有限責任公司里,建立保障信息透明度的制度有著內在需求。
缺乏信息透明,董事、經理的道德危機產生的損害無法估量,而法律風險孕育其中。
2、 監督機構的設置及法律風險
監督機構在我國公司里是較為薄弱的,許多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不少公司的監事會都是因為法律有這樣的要求才設立的,并沒有真正起到監督機構的作用。
新公司法增加了監事會的罷免建議權、向股東會的提案權、對董事會決議事項的質詢和建議權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調查權。這些權利的賦予,使監事會不再是一個擺設機構。但《公司法》并沒有對監事會職權行使的具體條件作出規定,若公司缺乏進一步的明確,監事會若濫用權利則極易引發糾紛。
3、 經理的設置及法律風險
經理是由董事會聘任的,負責組織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公司常設業務執行機關。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不同,經理機構不是會議形式的機關,其行為不需要通過會議以多數原則形成意志和決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承諾的法律規定
2021-02-22房屋群租違法嗎
2020-12-27延期申報工傷如何填寫
2020-11-23上傳翻唱歌曲算侵權嗎
2021-01-25同居關系解除后,男女雙方該怎么承擔孩子的撫養義務
2020-12-10無撫養關系的子女對繼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01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