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高法院關于行政不作為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01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是否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中規定:由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五款,關于行政賠償的范圍是“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不作為已經造成了對行政相對方的權益損害。這一損害只要是行政不作為引起的,即可要求行政賠償,而不論這一損害是否可能獲得其他方面救濟。行政相對方權益的損害程度決定著行政賠償的數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是否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在確定賠償的數額時,應當考慮該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在損害發生的過程中和結果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
二、行政不作為成立條件
行政不作為即行政機關怠于履行法定職責。行政賠償責任的第一要件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而行政不作為都是違法的,因此只要確認行政不作為成立,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違法性也就得到了確認。行政不作為的成立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 行政機關對相對人負有法定職責。這是認定行政不作為的首要條件,不具備此要件則行政不作為不成立,更談不上行政賠償責任。法定職責既可由具體法律規范明確規定,也可由法律原則和精神中推導而來。
2.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應當采取作為方式。即以積極的方式作出特定行為。
3.行政機關沒有作出特定行為。判斷行政機關是否作出特定行為不應以結果為標準,而應以外觀形式為標準。比如,瓜農遭到哄搶,向公安機關求救,公安機關即時派員前去制止,但待他們趕到,人已盡散,瓜已所剩無幾。從結果看,公安機關未能起到制止哄搶的作用,但從外觀形式上看,公安機關已經作出了特定的解救行為。
行政不作為主要還是執法機關沒有在有關事件發生的時候,及時的采用合法的手段進行執法。如果執法機關采用了合法的手段進行執法,那么即使有著一些不好的后果,其實際的賠償標準,也會遠低于不采用合法執法進行干預,造成的后果所需要的賠償。
行政不作為造成的損失由誰賠償?
行政不作為并賠償損失的條件是什么?
行政不作為國家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人不向行紀人支付報酬該怎樣處理
2021-02-16醫鬧入刑的能與不能
2021-01-18侵權責任糾紛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2-27做交通重新傷殘鑒定的要求
2021-01-14黨員受到刑事處罰如何黨內處理
2020-12-04什么是探視權,怎么終止探視權
2021-03-11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父母遺產兄妹如何分配
2020-12-25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