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案件中止審理的規定情形有什么?
1.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6.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7.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二、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有: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訴訟法的上述規定,確立了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這一規定,也是《憲法》第126條、《人民法院組織法》第4條有關規定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化,行政訴訟活動必須遵循。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要查明案件事實真相,以法律為尺度,作出公正的裁判。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由此確立人民法院通過行政審判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的特有原則,簡稱合法性審查原則或司法審查原則。合法性審查包括程序意義上的審查和實體意義上的審查兩層涵義。程序意義上的合法性審查,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判。實體意義上的審查,是指人民法院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一般也不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進行審查。就是說,這是一種有限的審查。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這一規定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在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中,一方是行政主體,它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處于管理者的主導地位;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但是,雙方發生行政爭議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后,他們之間就由原來的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轉變為平等性的行政訴訟關系,成為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的訴訟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當發生了上述規定的情形后當事人是可以申請訴訟時效中斷的,同時在造成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宜結束后也是會繼續計算訴訟時效的,那么在計算訴訟時效的過程中如果有發生不可抗力致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時,是不能申請訴訟時效中斷但是可以申請訴訟中止。
在行政訴訟中,上訴不立案做法正確嗎?
行政訴訟起訴時效
行政訴訟裁定駁回起訴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證據
2021-01-29勞動法規定的哺乳期是幾個月
2020-12-08固定資產貸款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1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法院能否強制執行共有房產中其中一個共有人的份額
2021-01-18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交通事故認定書一直沒下來怎么辦
2021-01-27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