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后兩個時段的勞動關系解除后
經濟補償金、賠償金條款的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的相繼出臺,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我國勞動法律制度,加大了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為司法機關處理勞動糾紛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但由于《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了新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及表述用語的不夠嚴密,加上法規條文適用上循環指示、《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對于賠償金計算年限看似明確實則隱晦的規定等,直接導致司法實踐中當事人、代理律師及司法機關對經濟補償金、賠償金計算標準的理解分歧。下面結合一起勞動糾紛案例,與各位律師同行探討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后兩個時段的勞動關系解除后補償金及賠償金條款的適用。
【案例】
1993年7月16日,吳某入職深圳市一家電器公司,歷任該公司業務員、部門經理、副總經理等職,至勞動關系終止時月薪8700元(以下權將其作為勞動關系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使用),從未與單位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2009年初,因經營不景氣,單位與其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沒能達成一致意見,便于5月27日突然在單位門前張貼《通知》,以吳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宣布終止與吳某的勞動關系,雙方發生糾紛,經調解無效,吳某將單位訴至深圳市勞動仲裁委員會。
【評析】
對用人單位違法終止勞動關系后,吳某應得的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數額,有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
1、吳某應得的經濟補償金數額為其終止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以下簡稱月平均工資)×16個月,具體數額應為139200元。理由是,吳某雖然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但從未與用人單位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第97條第三款關于“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的規定,其勞動關系終止后的經濟補償,應直接適用《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自吳某入職用人單位之日起,計算至用人單位張貼《通知》、宣布終止與其勞動關系之日止,共計15年零10個月。由于吳某終止勞動關系時月薪最高才8700元,故其終止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沒有高于深圳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因此其用人單位應向吳某支付的經濟補償年限并不受《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二款規定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的限制,而是直接依據吳某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的年限,按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其支付。其中,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吳某如果以用人單位違法終止勞動關系,主張經濟賠償金,則應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7條之規定,按照該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主張,即吳某應得的賠償金為其月平均工資×16個月×2,具體數額為278400元。
根據《實施條例》第25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因此,吳某在本案中主張經濟補償和經濟賠償時,只能任選其一,如果吳某選擇了數額較高的經濟賠償,則吳某在這兩項主張中最終可獲得的賠償數額應是278400元人民幣。
第二種觀點
1、吳某應得的經濟補償數額為其月平均工資×12個月+月平均工資×1.5個月,具體數額為117450元;額外經濟補償金數額為經濟補償金數額×50%,具體數額為52200元。理由是,吳某雖未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是確實存在的,書面勞動合同是形式,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是本質。《勞動合同法》作為解決勞資雙方勞動爭議的法律規范,要解決的是雙方存在的實體糾紛,而非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書面勞動合同形式。因此,無論雙方發生糾紛時,是否存在書面勞動合同,對于經濟補償金的計算,都應當適用該法第97條第三款之規定:在該法施行前,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該法施行后,依照第46條的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的年限自該法施行之日起計算。結合本案,吳某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已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14年零5個半月,按照當時的規定,即勞動部勞部發〔1994〕481號關于《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根據吳某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其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除此之外,該《辦法》第10條還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因此,吳某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應得的經濟補償金數額為其月平均工資×12個月,額外經濟補償金數額為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勞動合同法》施行后應得的經濟補償金數額,從《勞動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計算,由于其在用人單位工作的時間還差幾天不夠一年半,根據該法第47條之規定,用人單位在終止勞動關系后,應補償其一個半月的月平均工資,即月平均工資×1.5個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舉報的答復能否復議
2020-11-30老人去世最晚多久銷戶
2021-01-03企業債權人可以申請企業破產嗎
2021-03-08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夫妻共同財產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01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糾紛哪個單位管
2021-02-20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離婚時房產證未辦如何分割房產
2021-01-08不良資產房產如何過戶
2020-11-15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