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勞動關系是如何確定的
法律沒有禁止用工單位聘用超過60歲的勞動者,超過60歲依然可以成為勞動者。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勞動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每一個公民都應享有。對公民權利的剝奪和限制,必須由法律、法規明確規定。
我國《勞動法》中僅規定禁止雇傭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我國法律未禁止企業、事業單位及個體工商戶招聘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這表明我國對于公民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的年齡下限作出了禁止性規定,而我國法律沒有對勞動者的年齡上限進行限制,只要公民年滿16周歲直至死亡,都具有行使勞動的權利。用人單位聘用已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的行為不屬于違法行為,其形成的勞動合同不屬于無效合同的范圍。因此,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繼續為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屬于勞動法調整的對象。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也就是說,勞動者領取基本養老金之日,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滅,未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依然存在。
勞動者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定,是賦予勞動者休息的權利,不是剝奪勞動權。公民可以行使權利,也可以放棄休息權利。當公民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沒有辦理退休,未享受養老金作為生活保障,依然與用工單位建立用工關系的,應當為勞動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偉德國際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根據上述規定,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非退休人員,未享受養老金作為生活保障,繼續與用工單位建立用工關系的應該認定為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判定
對于超過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存在不同情形:
1)已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退休金待遇的,退休后繼續出來工作的;
2)在單位工作到退休年齡后,辦理了退休手續并領取退休金,但仍繼續在這家單位工作的;
3)在單位工作達到退休年齡但因各種原因未能領取退休金,仍繼續在這家單位工作的;
4)超過退休年齡(但因各種原因未能領取退休金)仍然繼續出來工作的;
對于第一種情形,無爭議,就是勞務關系。
對于第二種情形,也無爭議,是勞務關系。
第三、四種情形則非常有爭議,司法判例中有認定是勞動關系的,也有認定為勞務關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老年人勞動關系是如何確定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勞動法規定勞動者退休的年齡,并不是剝奪勞動者勞動的權利,所以達到退休年齡后,老年勞動者仍然有勞動關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滴滴車司機殺人如何判
2021-01-28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
2021-02-28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法院非訴執行程序法律規定
2021-03-14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晉城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20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超市顧客摔傷保潔公司賠償是怎樣的
2021-03-01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房地產評估有哪幾種評估類型
2021-01-14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意外死亡沒有報警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8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