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安全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防止中毒、車禍、觸電、塌陷、爆炸、火災、墜落、機械外傷等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事故發生。
一、勞動者有了解生產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職業危害的權利。
用人單位有義務將勞動者生產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或者職業病的危害因素如實、全面地告知勞動者。
二、勞動者有權了解和掌握生產安全事故、職業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并對本單位的勞動安全衛生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用人單位有義務將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告知勞動者。
三、勞動者有對用人單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
用人單位不得因勞動者對本單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或者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勞動者的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
四、勞動者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進行緊急避險的權利。即可以停止作業或者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目前,我國勞動安全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了以《憲法》和《勞動法》為根基,以《安全生產法》和《礦山安全法》為主干,以《刑法》《工會法》《資源法》《企業法》相關條款和大量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立法為枝葉的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礦山安全方面的專業法律主要有兩部,即1993年5月1日頒布實施的《礦山安全法》和2002年11月1日實施的《安全生產法》。
《安全生產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但在實際操作中,該法規仍是粗線條的,重治標而輕治本,重事后補救而輕事前預防,所以需要制定和頒布《安全生產法實施條例》,以增強其可操作性。另外,可以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維護勞動安全的法律法規。比如,對于煤礦行業,可以考慮制定《煤礦生產安全法》,同時出臺一系列實施細則,使相關法規更有針對性,也更具可操作性。
法律責任設定的直接意圖在于促使人們遵守規則。事實證明,只在災難發生后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無法起到應有的警示和預防作用。對那些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安全責任不落實、事故隱患不整改的企業法人代表,應增加其民事賠償責任,實施高額罰款,甚至使其傾家蕩產。對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鑄成大錯的,給與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過修改相關法律,加大懲處力度,增加責任人的違規成本,才能使得這些法規真正起到威懾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職員工兼職做顧問違法嗎
2020-12-18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破產重整還能拿回錢嗎
2021-02-17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家暴離婚能請求離婚賠償嗎
2020-11-29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什么后果
2021-02-14違法霸占農村公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30購房定金交多少
2021-01-15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交通死亡事故走保險流程
2021-02-26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