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10條公序良俗的依據是什么?
民法總則10條公序良俗原則基本理論依據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和“權利不可濫用”的辨證統一性。“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意味著民事主體在不違背強制性法律規則和法律不禁止的條件下,可自愿選擇滿足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為。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
設立根據
理論依據
公序良俗原則基本理論依據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和“權利不可濫用”的辨證統一性。“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意味著民事主體在不違背強制性法律規則和法律不禁止的條件下,可自愿選擇滿足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為。“權利不可濫用”意味著對民事主體權利行使時,其行為應符合善良風俗習慣,并不損害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一般的公共秩序要求。尤其是在法律不足以評價主體行為時,公序良俗原則可以限制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及權利濫用。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一貫注重“德行教化”的作用,由此造就了中華法系偏重倫理性的法律精神。
社會基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民社會生活與交往日趨繁榮與復雜,這是運用公序良俗原則的社會基礎。公序良俗來源于民事法律調整的固有缺陷,即市民社會生活交往的廣泛性、復雜性、不穩定性與法律的不可窮盡性之間的矛盾。公序良俗原則的任務則是解決這一矛盾,以彌補法律的不足,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實現社會正義。
二、民法總則10條公序良俗概述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公序良俗是法國、日本、意大利等大陸法系國家以及中國澳門和臺灣地區民法典中使用的概念。
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民事審判中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法律
公序良俗原則在諸多民事立法較好的國家都有明文規定。例如:
《法國民法典》第6條規定,個人不得以特別約定違反有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法律。
《德國民法典》第138條規定: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無效。
《日本民法典》第90條規定:以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事項為標的的法律行為無效,等等。
規定原因
民法之所以需要規定公序良俗原則,是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以彌補禁止性規定之不足。
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以及協調各種利益沖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當遇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社會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法律規定時,法院可直接依據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國家之所以制定關于公序良俗的規章制度,也是更有效地規定廣大人民群眾的行為尊則,創造和諧文明的社會。同時也是減少不文明行為的出現,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犯罪機率的上升,應對不可預見性的危害性事件,彌補禁止性規定的不足。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宣告失蹤順序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可否有字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荊州成立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
2021-02-11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判決離婚的法定前提有哪些
2021-03-09什么情況下繼承權會喪失
2020-12-18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教育金屬于哪種險種
2020-12-08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新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