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10條公序良俗的依據是什么?
民法總則10條公序良俗原則基本理論依據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和“權利不可濫用”的辨證統一性。“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意味著民事主體在不違背強制性法律規則和法律不禁止的條件下,可自愿選擇滿足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為。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
設立根據
理論依據
公序良俗原則基本理論依據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和“權利不可濫用”的辨證統一性。“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意味著民事主體在不違背強制性法律規則和法律不禁止的條件下,可自愿選擇滿足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為。“權利不可濫用”意味著對民事主體權利行使時,其行為應符合善良風俗習慣,并不損害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一般的公共秩序要求。尤其是在法律不足以評價主體行為時,公序良俗原則可以限制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及權利濫用。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一貫注重“德行教化”的作用,由此造就了中華法系偏重倫理性的法律精神。
社會基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民社會生活與交往日趨繁榮與復雜,這是運用公序良俗原則的社會基礎。公序良俗來源于民事法律調整的固有缺陷,即市民社會生活交往的廣泛性、復雜性、不穩定性與法律的不可窮盡性之間的矛盾。公序良俗原則的任務則是解決這一矛盾,以彌補法律的不足,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實現社會正義。
二、民法總則10條公序良俗概述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公序良俗是法國、日本、意大利等大陸法系國家以及中國澳門和臺灣地區民法典中使用的概念。
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民事審判中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法律
公序良俗原則在諸多民事立法較好的國家都有明文規定。例如:
《法國民法典》第6條規定,個人不得以特別約定違反有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法律。
《德國民法典》第138條規定: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無效。
《日本民法典》第90條規定:以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事項為標的的法律行為無效,等等。
規定原因
民法之所以需要規定公序良俗原則,是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以彌補禁止性規定之不足。
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以及協調各種利益沖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當遇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社會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法律規定時,法院可直接依據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國家之所以制定關于公序良俗的規章制度,也是更有效地規定廣大人民群眾的行為尊則,創造和諧文明的社會。同時也是減少不文明行為的出現,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犯罪機率的上升,應對不可預見性的危害性事件,彌補禁止性規定的不足。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宣告失蹤順序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可否有字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話騷擾構成民事糾紛嗎
2020-12-30專利轉讓變更的流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家庭暴力如何認定,家庭暴力的認定方法
2020-12-17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4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勞動合同的效力的具體內容
2021-01-23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如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
2020-11-17什么情況被判定為勞動仲裁證據不足
2020-12-27買人壽保險的意義有哪些,如何買人壽保險最劃算
2020-12-20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保單是假的,由誰負責
2021-01-14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