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意思表示錯誤的理解有哪些
傳統民法及我國學界的通說認為,意思表示錯誤是指意思與表示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屬于無意識的不一致,而與內心保留、虛偽行為和戲謔表示等表意人明知的意思與表示的不一致相區別。要判斷是否構成錯誤,應當遵循“解釋先于撤銷”原則,首先通過意思表示解釋查明表意人實際表示的內容及其在什么意義上發生效力且可歸責于他,然后確定意思表示受領人是如何理解表意人之表示及其是否在此過程中盡到了合理謹慎義務,以此判斷其是否具有值得保護的信賴。通過上述解釋過程,可以判斷表意人與受領人之間是否達成了合意、是否存在錯誤。因此,與其說錯誤是意思與表示之間的不一致,不如說其是主觀的表示意義與可歸責的表示意義之間的不一致。
對于意思表示的解釋與錯誤之間的關系,我國有學者認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彼此在適用上并無聯系。也有學者認為,重大誤解與合同解釋屬于對有瑕疵的合同的兩種不同的救濟方式,法官可以選擇適用,只是考慮到交易的保護,才應優先采用解釋規則。有學者認識到合同解釋的標準不同會對錯誤(誤解)的成立產生影響,進而造成當事人的不合意與合同的不成立,并認識到雙方實質的合意可以排除錯誤(誤解)的成立。雖然國內學者在意思表示錯誤的確定問題上并沒有像德國民法學者那樣提出如意思表示的解釋規則一般復雜而精細的“流程”,但已有學者提出對錯誤的認定應當遵循的方法包括對表意人真實意思的查明,也提出了客觀的、一個有理性的人通常理解的標準(包括從結果層面平衡雙方當事人利益的標準),甚至考慮到了交易環境及交易習慣等要素。可以說,國內學者的考慮基本上涵蓋了傳統民法學建構模型下的大多數因素,但這些方法與其說是認定錯誤的標準,不如說是查明意思表示在什么意義上發生效力及其是否可歸責于表意人或意思表示受領人的標準,也就是意思表示解釋的內容。而至于是否存在意思表示錯誤,應在這一步驟之后再行判斷。
我國《民法總則》第147條規定:“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狈浅_z憾的是,該條沒有規定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對重大誤解的界定是“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這與上述通過意思表示解釋所界定的錯誤的概念相比,不恰當地擴大了可能被認定為錯誤的情形,必然有損相對人的信賴保護。更麻煩的是,在我國《民法總則》已經生效的情況下,原有關于《民法通則》的司法解釋對重大誤解的界定是否還有效力?若無效力,司法實踐就面臨構成要件缺失的法律條文,對此該如何處理?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意思表示錯誤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致的的,這種意思表示錯誤是存在兩種不同形式的,一種是明知的,另一種是表示不一致,這兩種情況所要表述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明知這樣做會導致不好的結果發生,那么這屬于有意的一種;而另一種是意思表達的不準確且是無心,這種狀況屬意外。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委托代理終止民法總則是怎么規定的?
民法總則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職工住房的拆遷是怎么補償
2021-02-03征地補償標準數額是多少
2020-12-05模擬拆遷的協議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17城中村拆遷時,院落空地應該如何補償
2021-01-28土地劃撥的房產拆遷怎么辦
2021-03-20什么是小產權房與如何補償
2020-11-16企業遇到拆遷需要做些什么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