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法定監護人的范圍有哪些?
(一)依照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二)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在理解法定監護人的順序規定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 在先順序人優先于在后順序人擔任監護人。但是,此順序可依監護人的協議加以變更。
(2)在先順序人為二人以上時,既可全體同作監護人,也可依其協議只由部分人做監護人。
二、如何成為法定監護人?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依其方式,可以劃分為當然設立、協議設立和公權力指定設立。
(一)當然設立,指第一順序人全體做監護人。
(二)協議設立,可分四種情況:
1、當第一順序人為二人以上時,經其協議,只由其中一部分人做監護人。
2、經各順序人協議,由第二順序人做監護人。
3、經精神病人監護人各順序人協議,只由第三順序人或第四順序人做監護人。
4、經各順序人協議,由各順序人共同做監護人。
(三)公權力指定設立,即由主管組織指定監護人的設立方式。其要件為:
1、須不能依照當然設立和協議設立程序產生監護人,尤其對于何人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情況。
2、須由主管組織指定。關于主管組織,民法通則規定是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當父母不在同一單位時,則有兩個有資格指定的機關),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員會。在為精神病人指定監護人時,是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員會。
法律當中盡管對法定監護人的范圍規定得還是比較寬的,但現實問題是監護制度在落實的過程當中幾乎是形同虛設的。例如,親生父母親不履行監護職責的不在少數,可絕大多數的人在發現了這種情況以后,也根本不會主動的去替被監護人維護他們的權益,而這些問題,政府部門幾乎也是不告不理的狀態。
民法總則關于欺詐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總則全文
民法總則中的近親屬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受益人是法人嗎
2021-02-09什么樣的合伙財產可以質押
2020-12-14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交通事故私了保險公司怎么陪
2021-03-22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保險代理人沒有資格證書從業違法嗎
2021-01-25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承包合同未到期能否單方中止
2020-12-21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工業土地轉讓流程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