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p>
繼承人只有在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其請求權,法院才保護其權利。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以保護,繼承人即喪失勝訴權。
在我們辦理繼承公證中,經常會有實際占有財產的繼承人以其他繼承人超過訴訟時效,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保護,喪失勝訴權為條件,來申辦繼承公證。以下面二個繼承案件為例:
【事例一】李甲、李乙的父母(其父母也都先于本人去世)于2002年先后病故,留下一棟房屋,該房一直由長子李甲占用。甲乙為繼承此房屋發生糾紛,未達成協議,2007年,次子李乙起訴至法院,要求繼承房產。法院以已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弟弟李乙的訴訟請求。哥哥李甲拿著法院的裁定,來到公證處申請自己一人繼承此房屋。
【事例二】某A、某B的父母(其父母也都先于本人去世)于1985年先后病故,留下一棟房屋,該房一直由長子A占用。弟弟B二十多年未對此房屋的繼承權提出請求。2008年哥哥A以弟弟B超過20年繼承訴訟時效為依據,來到公證處申請自己一人繼承此房屋。
對于以上兩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為他們出具公證書呢?我的意見:不能。
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繼承的訴訟時效按繼承法的規定執行。但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即為共同共有”。同時,對于這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在《關于繼承開始時繼承人未表示放棄繼承遺產,又未分割的可按析產案件處理問題的批復》中也明確指出:“各繼承人都沒有表示放棄繼承,根據《繼承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應視為均已接受繼承。訴爭的房屋應屬各繼承人共同共有,他們之間為此發生之訴訟,可按析產案件處理,并參照財產來源、管理使用及實際需要等情況,進行具體分割”。
根據上述規定,如果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均未表示放棄繼承,且未進行遺產分割,則各繼承人對遺產處于共同共有狀態,即使超過了訴訟時效,這種共同共有狀態也不會改變。因此如果僅以其他繼承人超過訴訟時效(或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為由,就認為他們喪失了繼承權是不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手指頭斷裂如何賠償
2021-01-22親人被抓,沒有錢請律師辯護怎么辦?
2021-02-18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支票日期填寫規定
2021-01-1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被贈與房產的人還能申請兩限房嗎
2020-11-19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被保險人未履行風險增加的通知義務怎么處理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