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繼承,繼承人,被繼承人,繼承權,繼承權之喪失,遺囑
相關概念簡述
繼承權之喪失,又稱繼承權的剝奪,是指對被繼承人或其他繼承人犯有某種罪行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繼承人,依照法律取消其原來享有的繼承權。[1]
繼承權之喪失可分為絕對喪失與相對喪失。繼承權之絕對喪失,又稱繼承權的終局喪失,是指因發生某種法定事由,繼承人的繼承權終局的喪失,該繼承人絕對不得也不能享有繼承權。繼承權之相對喪失,是指因發生某種法定事由,繼承人的繼承權暫時喪失,若其有悔過表現,且得到被繼承人寬恕,其繼承權可恢復,若無,則喪失繼承權。[2]
遺囑是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的規定處分自己的財產及安排與此有關的事務并于死亡后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行為。[3]
筆者觀點認為繼承權之喪失,應當是指在繼承法律關系中,繼承人在履行義務,享有權利的同時,由于違反了繼承法的特殊規定,而迫使其喪失繼承權的權利,即繼承權的被剝奪。
法律之規定
繼承法總則及繼承法司法解釋于繼承權之喪失有如下規定:①繼承法總則第七條:“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意見:“關于總則部分第10條: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第二款)。第11條: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即遂還是未遂,均應確認其喪失繼承權。第12條:繼承人有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確認遺囑無效,并按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處理。第13條: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或者遺棄被繼承人的,如以后確有悔過表現,而且被虐待人、被遺棄人生前又表示寬恕,可不確認其喪失繼承權。第14條:繼承人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認定其行為情節嚴重。第28條: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對被繼承人盡贍養義務多的,可適當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標準表是怎樣的
2020-12-04物業應在業主報修后多久處理
2021-01-08侮辱罪公安能否立案
2020-12-31已被執行的股權如何解除質押
2021-02-12法律規定公職人員違紀如何處分
2021-01-29公司股份制改制相關問題的討論
2021-01-13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法律上的離婚保護措施有哪些
2021-03-15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車被盜后撞死人,我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29工傷和第三方賠償可以同時嗎
2020-12-13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法律規定嗎
2021-01-21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