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附于電腦、手機,但是也會有意圖不軌的人利用電腦或者手機發布一些謠言,目的就是為了混淆視聽,造成社會秩序混亂,但是,由于網友高手段的搜索方式,很快就可以鎖定發布謠言的人,警方可以在短時間內或許有效信息,利用互聯網尋釁滋事怎么處置?
一、網絡尋釁滋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今日發布,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犯罪將有新的認定依據。
《解釋》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犯罪的認定問題。信息網絡具有兩種基本屬性,即“工具屬性”和“公共屬性”。人們把信息網絡作為獲取信息、買賣商品、收發郵件的有效途徑,說明信息網絡具有“工具屬性”。同時,信息網絡也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平臺,是現實生活的延伸,是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解釋》第五條結合信息網絡的兩種基本屬性,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犯罪的兩種基本行為方式。
《解釋》第五條第一款針對的是把信息網絡作為“工具”,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隨意辱罵或者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構成尋釁滋事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信息的迅速擴散、不易徹底根除等特性,借助網絡辱罵、恐嚇他人,社會危害性更甚。《解釋》將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上述行為明確為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有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增加網絡“正能量”,維護公共秩序,符合法律規定的精神。
《解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網絡空間屬于公共空間,網絡秩序也是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網絡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已經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全體網民的共同責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網絡惡意編造、散布虛假信息,起哄鬧事,引發社會公共秩序嚴重混亂,具有相當的社會危害性,應以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有關規定,利用互聯網尋釁滋事的條件,主要是在網上散布不實言論、虛假消息,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甚至騙取錢財造成受害者死亡的行為,我們在利用互聯網學習、娛樂的同時,也要多加注意不法分子的圈套,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任何涉及到錢財的話題以及人。
尋釁滋事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差別
尋釁滋事罪定罪量刑
最新尋釁滋事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游戲賬號可以作為遺產讓人繼承嗎
2020-12-30退休后再次就業工傷如何認定
2021-01-27小區停車位應首先滿足業主需求嗎
2021-01-28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夫妻離婚后爺爺是否有權探望孫子
2020-12-24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1-16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