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員回避形式包括哪幾種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員認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從而主動提出回避的請求。仲裁員的自行回避,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該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2)申請回避。當事人認為仲裁員具有應當回避的事由,有權提出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申請。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理由,并在首次開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開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開庭終結前提出。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既可以用書面形式提出,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提出。仲裁法第36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由仲裁委會員主任決定該仲裁員是否回避。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其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另外,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員因回避以外的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職責的,應按照仲裁法的規定重新選定或指定仲裁員,主要包括仲裁員死亡、生病、被除名以及拒絕履行職責等情形。
二、仲裁員回避利害關系概述
從廣義上講,仲裁員回避中的近親屬關系等都可以歸納為利害關系。從狹義上說,利害關系通常指的是仲裁員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存在著某種經濟利益上的關系,或者案件的結果與仲裁員可能存在經濟利益上的關系。
無論仲裁法律還是仲裁規則,都沒有對利害關系作出明確的界定,也都沒有列出具體的種類。那么,如何來把握利害關系這一關鍵問題呢?筆者以為,之所以利害關系的仲裁員應當回避,是因為他在仲裁案件的審理中有可能不獨立和不公正。這里說的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非已經發生了不獨立、不公正的情節。只要當事人對該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產生正當的懷疑,就可以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當然,提出懷疑的當事人應當附具理由及相關證據。該仲裁員是否應回避,則應以一個合理的第三人的立場來認定。
仲裁也是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方式,不過相比于訴訟,實踐中選擇這種方式來解決糾紛的人還是比較少。一般仲裁委員會在處理糾紛的時候,作為仲裁員如果與所要處理的案件存在一定的利害關系,比如與當事人有親戚關系等等,那就應該回避的形式,就包括了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兩種。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過工傷的是不能再辭退嗎
2020-11-14律師會見一次多少錢
2020-12-11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勞動合同以什么形式訂立比較好勞動合同何時生效
2020-12-12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工作合同實習多長時間
2021-03-16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保單是否可以轉讓,轉讓保單需要經過保險人的同意嗎
2021-01-1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