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回避的規定具體是怎樣的?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回避的方式和程序:
回避有兩種方式,其一是自行回避,即確有法定的回避原因時,由法官或其他有關人員主動要求回避;其二是依據《民訴法》第45條,由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官或其他有關人員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可采用口頭或書面兩種方式,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均應當說明申請的理由。在必要時,還應當提供證明應當回避情形存在的證據。提出回避申請的時間,一般在開庭之時。法院按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一般應當在合議庭組成后的3日內將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在開庭審理時,審判長要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當事人如申請回避,就應在此時提出。但有時當事人在審理開始后才得知有應當回避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可在法庭辯論終結前申請回避。
三、違反回避規定的后果
審判人員應當回避而未回避是嚴重違反訴訟程序規則的行為,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法院對依法應當回避而未自行回避的審判人員,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分。審判人員應當回避而未回避,也是再審的法定事由。
相關的訴訟活動當中都有回避制度,所以民事案件也不例外,大家想一下,如果審理本案的法官跟被告是直系血親關系,不讓法官回避的話,這很難保證審理的結果是相對公平的。部分工作人員應當回避卻沒有回避的話,當事人可以向紀檢部門舉報。
哪些情況下仲裁員應當回避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什么情況下繼承權會喪失
2020-12-18公司賬戶可以上個人名下嗎
2020-11-10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國企可以被私企接收改制嗎
2020-12-31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法定義務
2020-11-15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保險公司能否投資不良資產
2021-02-27保險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二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