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回避的規定具體是怎樣的?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回避的方式和程序:
回避有兩種方式,其一是自行回避,即確有法定的回避原因時,由法官或其他有關人員主動要求回避;其二是依據《民訴法》第45條,由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官或其他有關人員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可采用口頭或書面兩種方式,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均應當說明申請的理由。在必要時,還應當提供證明應當回避情形存在的證據。提出回避申請的時間,一般在開庭之時。法院按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一般應當在合議庭組成后的3日內將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在開庭審理時,審判長要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當事人如申請回避,就應在此時提出。但有時當事人在審理開始后才得知有應當回避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可在法庭辯論終結前申請回避。
三、違反回避規定的后果
審判人員應當回避而未回避是嚴重違反訴訟程序規則的行為,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法院對依法應當回避而未自行回避的審判人員,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分。審判人員應當回避而未回避,也是再審的法定事由。
相關的訴訟活動當中都有回避制度,所以民事案件也不例外,大家想一下,如果審理本案的法官跟被告是直系血親關系,不讓法官回避的話,這很難保證審理的結果是相對公平的。部分工作人員應當回避卻沒有回避的話,當事人可以向紀檢部門舉報。
哪些情況下仲裁員應當回避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2021-03-09房屋租賃合同標準版
2021-02-25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是什么
2021-02-18企業債權債務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
2020-12-16涉外商標注冊如何申請
2021-01-30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應如何確定案件的被告?
2021-03-02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指定管轄的裁定要送達當事人嗎
2020-12-17人民法院是否要執行仲裁裁決
2021-01-1365歲老人房子還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2-22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產品責任保險條款(試行)
2021-03-0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辦照期間肇事,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08交通意外保險協議
2020-11-24林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