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申請延期開庭的情形有哪些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如果當事人有重大疾病,可以以第(1)點為理由申請延期開庭。如果當事人的私人原因合理合法,可以納入第(4)點作為延期開庭的理由,需要做的就是寫一份延期開庭申請書,遞交到法院負責審理案件的民事庭法官,由他們決定是否延期開庭。
二、相關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釋有關審限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六個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十日。
法律規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限的,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并說明詳細情況和理由。院長應當在期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經本院院長批準延長審限后尚不能結案,需要再次延長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在審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第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的“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導致庭審無法正常進行的情形。
在審理民事案件的時候,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那么可以申請延期審理。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46條中對可以延期開庭審理的情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注意的是,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后的審理仍然有效。不過延期的時間卻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開庭時間一般幾個小時可以完成?
原告律師開庭前的準備什么材料
二審最長需要多長時間開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個人可以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09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拆遷補償款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13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23征收拆遷中涉及的訴訟問題
2021-02-16還沒簽補償協議,房子就被強拆了,怎么維權
2021-01-14拆遷補償糾紛民事上訴狀怎么寫
2021-02-23征地補償新標準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