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駁回訴訟請求 訴訟 訴訟費 訴訟保全 訴訟時效抗辯 訴訟離婚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
有很多名詞概念,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但是到了民事訴訟領域,就具備了法律含義,期間就是其一。那么民事訴訟法期間的分類有哪些?期間和期日有何區別?可能大部分人對這些問題都答不上來,下面律霸小編簡單和大家說一說。
一、民事訴訟法關于期間的分類是什么?
1、法定期間,指法律明確規定的期間。法律規定某項訴訟行為只能在一定的期間內進行,超過規定的期間,所進行的訴訟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法定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人民法院不得依職權或者依當事人申請予以延長或者縮短。法定期間又可以分為不變期間和可依法定條件變更的期間。不變期間指必須嚴格遵守,任何人不得改變的期間。比如上訴期間、申請執行法律文書的期間等。可依法定條件變更的期間指由于特殊原因,人民法院可予變更的期間。比如審理案件的期限由于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可以報法院院長批準延長。
2、指定期間,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于具體訴訟事項所指定的期間。比如指定當事人在期間內補正起訴書中的欠缺。指定期間是對法定期間的必要的補充,是一種可變的期間,人民法院可根據具體情況指定某一訴訟行為的實施期間,可以適當延長或者縮短,甚至還可以取消原來指定的期間。人民法院指定期間時應注意:指定期間要明確、具體,有起止時間;指定期間的長短要與行為實施的難易程度相適應;指定期間不能與法定期間相沖突。
二、期間和期日的區別是什么?
與期間相聯系的一個概念是“期日”,指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與人民法院會合進行訴訟的時間。比如開庭日期、宣判日期等。期間與期日有以下區別:
1、期間有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期日一般是指定的;
2、期間有開始期與終止期;期日只有開始期,不規定終止期,終止期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3、期間一般是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或者人民法院單方進行某種行為應遵守的期限;期日通常是各主體共同進行訴訟活動的日期。
4、期間開始后,不一定發生某種法律行為,如對判決的上訴期為15日,當事人不一定上訴;期日一開始就必定會發生某種行為,如法院指定的開庭日期一到,就必須開庭審理。
5、期間以年、月、日、時計算;期日以日、時計算。
綜上所述,在民事訴訟領域,期間又有了不同的含義。民事訴訟法期間有兩種,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通常上,指定期間的法律效力要低于法定期間,并且不能與法定期間有沖突。除此之外,還期間和期日之分,大家要學會區別對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懷孕離婚可以要求離婚賠償嗎
2021-03-22意外失火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08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時效多久
2021-02-20死刑有哪些情況下可判處死緩
2021-02-25生產費和撫養費如何算
2020-12-25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機動車理賠要注意什么
2021-01-03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無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3-03土地承包合同需要公證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