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奉化市律師 道滘鎮(zhèn)律師 館陶縣律師 寮步鎮(zhèn)律師 阜平縣律師 成安縣律師 瑞安市律師
隨著民事訴訟的不斷增多,大部分人也都對民事訴訟以及民事訴訟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對于其既定的法律程序是不懂的。那么在進行訴訟后,民事訴訟多久下判決書?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
一、民事訴訟多久下判決書
1、 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 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后,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并立即開始執(zhí)行
3、 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fā)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zhí)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zhí)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qū)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民事訴訟二審程序
1、 立案
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查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及卷宗,符合條件,予以立案。
證據交換。
上訴的裁定或者判決,又告訴庭審查后直接進行裁決。
2 、開庭(案件事實基本清楚,可以不開庭審理,但必須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談話)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審判庭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fā)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
維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發(fā)回重審。
宣判。
3 、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zhí)行;或者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在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
二、一審民事案件
1,開庭后多久判決沒規(guī)定,
2,如果是按簡易程序審理,從立案起三個月內判決。
3,如果按普通程序審理,立案后六個月內判決。
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是有相應的流程的。所以當您遇到民事糾紛需要訴訟的時候,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流程一步一步的耐心等待審判的最終判決。從上面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看出民事訴訟多久下判決書。如果在一審中三或六個月的判決下來后您還是有異議,可以申請二審,二審如果審理沒問題的話當場就可以判決生效的。
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20
民事訴訟哪些案件適用簡易程序?
民事訴訟特別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損害請求的抗辯方式有哪些
2020-12-01房屋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0-12-10遺贈撫養(yǎng)協議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0850多歲的父母要贍養(yǎng)嗎
2021-03-04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1-03-19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雙方當事人在發(fā)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0-12-23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發(fā)生車禍該如何申請保險理賠
2021-01-05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獲得車險理賠的方法
2021-01-27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