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法中訴訟中止適用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二、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1條的規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中止審理:
1.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3.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4.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應當決定中止審理,并按照公訴案件或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1)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
(2)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訴案件被告人當庭翻供,對于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4)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應當或者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脫逃的;
(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托訴訟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后,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在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中,其實都是可能出現中止審理的情況。當然了,不同的訴訟法中規定了,不同訴訟類型的案件中止需要符合的情形不同。比如,在刑事訴訟中,可以導致案件中止審理的情形,包括自訴人、被告人得了精神病或者身患其他嚴重疾病;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民事訴訟被告偽造證據會有什么后果?
民事訴訟證人只有一個可以起訴么?
被告在法庭民事訴訟權利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改制重組中員工持股的轉讓
2020-12-09醫療事故適用什么責任原則,醫療事故誰來舉證
2021-03-19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監護人有權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嗎
2021-03-23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婚姻法如何規定
2020-12-07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員工勞動關系轉移有補償金嗎
2021-01-14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旅游人身意外險有什么規定
2021-01-14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離婚后可以變更保險受益人嗎
2021-03-06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