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認規則的適用
將與身份關系有關的事實以及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排除在自認的客體范圍之外,不適用自認規則。
二、自認效力
1.自認方: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不得撤銷。其約束力來自于誠實信用原則及禁反言原則,同時效力及于二審。
2.自認相對方: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
3.對法院效力:法院須以當事人自認作為判決依據,這是源于當事人主義中的辯論主義這一基本原則。
三、擬制自認問題
我國嚴格限制默示自認原則,即不僅要求當事人有不予爭執的行為發生,也同時要求審判人員充分說明該事項的含義及可能的后果,并再次詢問其對該事實承認或否認的意見,該方當事人仍然不置可否、態度曖昧、沉默不語的,方能視為自認效果。
注意,單純沉默,不必須構成自認。因一方對對方不利于己方的陳述沉默,其含義存在多種可能,或記不清、或不想回答,不具有確定性,必須進一步確定其含義,再行判斷。
四、自認撤銷
1.法庭辯論終結前,經對方當事人同意;
2.有充分證據證明自認是在受脅迫或重大誤解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
五、自認事實與已查明事實相矛盾時的適用問題
《證據規則》第九條規定六類無需舉證的事實;第十三條規定法院依職權調查的事實:因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他人合法權益不相符合時,不適用自認規則。
六、訴訟外自認
1.當事人私下自認,即不是在法庭上(包括書面形式材料的),只作為證據材料使用。
2.本人在他案中的自認效果:
如果他案已經生效,根據既判力理論,應當對本人有約束力;他人在他案中自認,根據既判力相對原則,僅對當事人有約束力,在特殊情形下對本案有約束力,如判決具有對世效力。
法律鏈接:《證據規則》
第八條 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并詢問后,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當事人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地產合作開發建房合同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2-09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公司破產工齡還有賠嗎
2021-02-05上市公司是什么
2021-02-28協議管轄錯誤怎么辦
2020-11-24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辭職在下個月發工資合法嗎
2021-01-24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發生車禍該如何申請保險理賠
2021-01-05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