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作證人的條件是什么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規定:“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由此可見,只要了解案情,并且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與待證事實相適應,且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就可以作為證人予以作證。
二、哪些人不能作證人
一證人必須是自然人,因此,法人和其他組織不能作證人,它們所提供的證據可能成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但絕不可能成為證人證言;
二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人;
三 本案的訴訟代理人、法定代表人、訴訟中的代表人不能兼作本案的證人。同樣,本案的審判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員也不能兼作本案的證人。除上述人不能作證人外,凡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無論他們性別、國籍、職務、宗教、信仰、民族、種族、政治狀況、文化程度、經歷等狀況如何。作證,作偽證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三、證人出庭作證的費用負擔:
在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是證人向代表國家行使裁判權的法院所盡的一項公法義務,證人出庭作證的費用理應由法院代表國家向證人給付,并最終作為訴訟費用的一部分而由當事人負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首次明確規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遺憾的是,由于沒有同時明確費用支付的標準,實踐中很難真正執行。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訴法解釋》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按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旅費用和補貼標準計算;誤工損失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標準計算”。
民事案件中,當事人若需要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話,要求在舉證期限屆滿之前的10日提出,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作出審查之后,要是予以準許,那需要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屆時出庭作證,同時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若是在民事訴訟中有提供虛假證供的行為,那么可能被認定構成虛假訴訟罪。
證人證言如何質證
證人證言屬于什么證據
如何認定證人證言的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雇傭童工該如何
2021-03-15子公司股權轉讓需要母公司股東會決議嗎
2021-01-30合伙合同應該載明哪些內容
2021-01-31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代表對效力的承認嗎
2021-01-02北京房產糾紛律師:北京市房地產抵押登記辦理程序
2021-01-14通過恐嚇業主承攬工程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1-03-16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被保險人權利之法律規定
2020-12-27公益拆遷和商業拆遷補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8西城拆遷安置房可以繼承嗎,繼承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