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土地屬于法律客體嗎?
土地屬于法律客體,法律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事務或標的,包括物、人身、行為結果和精神四大類,而土地是屬于物這個類別的,法律關系的客體,又稱權利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是多方的,因而法律關系的客體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一般來說,法律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非物質財富和行為結果三類。
二、法律客體的主要類別有哪些?
1. 物。法律意義上的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支配的、在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觀實體。物要成為法律關系客體,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應得到法律之認可。第二,應為人類所認識和控制。第三,能夠給人們帶來某種物質利益,具有經濟價值。第四,須具有獨立性。至于哪些物可以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由法律予以規定,但這樣幾種物不得進入國內商品流通領域,成為私人法律關系的客體:人類公共物或國家專有之物、文物或貴金屬、軍事設施、武器、危害人類之物。
2. 人身。人身是由各個生理器官組成的生理整體(有機體)。但須注意的是:第一,活人的 (整個)身體,不得視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物權、債權和繼承權的客體。第二,權利人對自己的人身不得進行違法或有傷風化的活動,不得濫用人身,或自踐人身和人格。第三,對人身行使權利時必須依法進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權的界限,嚴禁對他人人身非法強行行使權利。
3. 精神產品。精神產品是人通過某種物體或大腦記載下來并加以流傳的思維成果。精神產品屬于非物質財富。我國法學界常稱為“智力成果”或“無體財產”。
4. 行為結果。在很多法律關系中,其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的是行為結果。分為兩種:一種是物化結果;另一種是非物化結果。
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土地的相關屬性和規定,對于涉及到土地的相關民事糾紛或者法律責任的認定,應當按照法律客體的認定情況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因為土地的相關法律效力而對于造成了嚴重的違法事實,還需要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是多長
土地開發建設補償協議怎么寫?
土地使用證如何過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企職工違法違紀怎么處罰
2020-12-12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判刑
2020-11-20道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3-15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汽車改裝線路自燃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嗎
2020-12-05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不足額保險
2020-12-14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