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所有權。
2.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可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為人主觀上還必須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信用卡詐騙罪既遂標準有哪些
由于信用卡詐騙罪侵犯的是雙重客體,其危害結果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是對國家金融管理制度的侵犯,另一方面是對公私財產所有權的侵犯。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一種對于在信用卡詐騙犯罪中,只要行為人非法使用信用卡套現或購物,不管是否已經實際騙取財物,都已對國家金融秩序造成了破壞,應認定為信用卡詐騙既遂;另一種是認定信用卡詐騙罪的既遂標準不能與傳統財產型犯罪相脫離,仍應以實際控制財產作為認定標準。對此在我國法院系統對于【信用卡詐騙罪】的刑事犯罪案例,大部分法院是支持后一種觀點的判決。可以借鑒的司法實踐理由是:
1、由于信用卡詐騙行為必然侵犯國家金融秩序,以此作為既遂的標準,是將此類犯罪等同于刑法中的行為犯,從而形成信用卡詐騙中只有既遂沒有未遂的局面。
2、國家金融秩序受侵害是一種非物質性結果。從涉財產型犯罪來看,通常不宜將非物質性結果作為犯罪既遂的標志;同時,由于行為人完全可能在實施金融詐騙犯罪的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避免他人的財產損失,如果將非物質性結果作為既遂標志,則顯然不利于鼓勵行為人中止犯罪,不利于保護被害人的財產。
3、刑法對信用卡詐騙罪規定了“數額較大”,旨在限制處罰范圍,如果將國家金融秩序受侵害作為既遂,就可能與刑法限制處罰范圍的宗旨相沖突。
4、將行為人實際騙取與控制財物作為認定信用卡詐騙罪的既遂標準,與本罪的主要客體之間也并非矛盾。事實上,行為人實際控制財產也是金融秩序受侵害程度的一個重要表現,如果行為人尚未控制財產,就表明行為對金融秩序的破壞沒有達到既遂的嚴重程度。
5、相關司法解釋也確立了騙取財產為此類犯罪既未遂標志。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6日《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指出:已經著手實行詐騙行為,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獲得財物的,是詐騙未遂。而該解釋所說的詐騙案件包括了信用卡詐騙案件。這表明信用卡詐騙罪也是以行為人騙取財物為既遂標志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費的構成是怎樣的
2021-01-05孩子撫養權公證怎么做
2021-03-13頂樓漏水該怎么做
2020-11-10滿五年的經濟適用房能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23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因為商場裝修造成了損失怎么賠償
2021-02-27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土地轉讓協議書規定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