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婚罪的概念及犯罪構成
(一)概念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一夫一妻制是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原則,重婚行為破壞了我國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必須予以刑事處罰。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必須具有重婚的行為。即行為人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
所謂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這種夫妻關系未經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續的,即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關系已經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關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謂又與他人結婚,包括騙取合法手續登記結婚的和雖未經婚姻登記手續但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事實婚姻。所謂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是指本人雖無配偶,但明知對方有配偶而故意與之結婚的(包括登記結婚或者事實婚姻),此種行為是有意破壞他人婚姻的行為。由于我國對事實婚姻采取的是限制承認主義,即有條件地承認事實婚的法律效力;所以只有事實婚具有法律效力時,才能成立事實重婚罪。
事實上,根據司法實踐經驗,重婚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與配偶登記結婚后,與他人又登記結婚而重婚。也即兩個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有重婚者欺騙婚姻登記機關而領取結婚證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記機關工作人員互相串通作弊領取結婚證。
(2)與配偶登記結婚的,與他人沒有登記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為先法律婚后事實婚型。
(3)與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記結婚,但與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時以夫妻名義同居而重婚,此即兩個事實婚的重婚。
(4)與原配偶未登記而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后又與他人登記結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實婚后法律婚型。
(5)沒有配偶,但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其登記結婚或以夫妻名義同居而重婚。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又與他人成立婚姻關系;二是沒有配偶的人,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之結婚。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與他人結婚。如果沒有配偶一方確實不知對方有配偶而與之結婚或以夫妻關系共同生活的,無配偶一方不構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則構成重婚罪。重婚的動機多種多樣,但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事實婚姻出現在“重婚”行為中時,重婚罪的認定
事實婚姻出現在“重婚”行為中時有以下幾種情況:
1、前一個婚姻是登記婚姻,后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
2、前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后一個婚姻是登記婚姻。
3、前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后一個“婚姻”是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
第一種情形構成重婚罪,理論界、實踐界爭議不大,問題在于后兩種情形(以下均稱上述兩種情形)下,重婚者與相婚者是否構成重婚罪理論界、實踐界爭議較大。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在于《刑法》第258條中的“配偶”是否包括因事實婚姻而形成的夫妻雙方。有學者認為,上述兩種情形也構成重婚罪,依據是,所謂“有配偶”是指男子有妻,女子有夫,這種夫妻關系既包括依法登記結婚而成立,也包括事實上形成的夫妻關系。婚姻無非分為“登記婚姻和事實婚姻”兩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目前,我國法律有條件地承認因歷史原因而形成的事實婚姻(指自1994年2月1日以前,男女雙方均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并開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情形)。事實婚姻既為法律承認則應受法律保護,所以是合法婚姻,因而在這兩種情形中,重婚者和相婚者的行為無疑侵犯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制,其行為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應認定為構成重婚罪,而《刑法》第258條中的“配偶”應當包括因事實婚姻而形成的夫妻雙方。
除此之外,提出這種主張的學者還認為,就我國目前和社會生活實際來看,否認重婚罪中的“有配偶”包括事實婚姻在內,有悖于立法精神和司法實踐經驗,不利于打擊重婚罪,無法有效地維護社會主義婚姻制度和合法婚姻關系。
筆者認為,目前的司法實踐中,應當嚴格依法辦案,對上述兩種情形必須認真考察其是否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首先從犯罪主體上看,重婚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但不外乎兩種人:一種是已有配偶的人,另一種是自己雖然沒有配偶但明知對方已有配偶又與之結婚的人;換言之,如果雙方均無配偶,則不構成重婚罪。罪刑法定原則上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刑法的靈魂與核心,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之一。
我國現行《刑法》頒布實施于1997年,在此之前的1994年,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發布施行,該條例把辦理登記手續規定為結婚的必要形式要件,凡是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男女雙方,均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配偶雙方。因此,從立法本意上講,重婚罪中的“配偶”與“結婚”都是單指“登記結婚”,而不包括“事實婚姻”,但是,由于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14日作出的《關于〈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后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指出:“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1994年1月12日國務院批準,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發布)發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而該批復至今仍然有效。因此,[3]目前來講,重婚罪中的“結婚”應當包括登記結婚和事實婚姻。至于重婚罪中的“配偶”是否包括因事實婚姻而形成的夫妻雙方,由于新《刑法》頒布實施前后均未出臺相關的法律解釋,因此,只能按照立法的本意去執行,即重婚罪中的第一個婚姻只能是登記婚姻。綜上所述,由于上述兩種情形中的“重婚者”第一個婚姻為事實婚姻,其本人不能滿足作為重婚罪犯罪主體的條件,其行為不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因此上述兩種情形均不構成重婚罪。內容摘要:在現行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中,都沒有嚴格界定出重婚的含義。這就為法官的自由裁量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但也為法律實施的不統一,留下隱患。法律實施不統一無形的影響了法律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同時也削弱了法律的權威。筆者在此力圖通過對重婚罪概念及犯
其次,從犯罪客體方面考察,重婚罪侵犯的客體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而上述兩種情形下,行為人的行為并未侵犯重婚罪的客體。第二種情形中,行為人的前一個“婚姻”由于不符合《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的結婚的形式要件,因而不屬于合法有效的婚姻,不應歸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的范疇,也不是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犯罪客體。后一個婚姻滿足我國法律規定的各項條件,其婚姻關系具有合法性,其婚姻行為是合法行為,當事人是以既肯定婚姻登記程序又符合婚姻實質要件的具有積極意義的行為或者說有法律價值的行為,否定了前一具有消極意義或者說無法律價值的行為,是前一違法行為中的一方或者雙方依法主動糾正自己違法過錯行為的表現,[4]是“以是對非”、“以善對惡”,而絕非“以非對非”,自應得到國家法律的肯定,而不是相反的遭遇。因而行為人后一個婚姻行為并未侵犯重婚罪的客體,不構成重婚罪。反之,如果認定行為人構成重婚罪,那么符合法律規定的婚姻行為成了犯罪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婚姻行為,反倒成了刑法保護的對象。這顯然有悖于我國《刑法》的立法精神與目的任務。
在第三種情形中,由于前后兩個婚姻均是事實婚姻,既然第二種情形中的后一個婚姻是登記婚姻尚不構成重婚,那么第三種情形中的后一個婚姻因為是事實婚姻就更沒有理由構成重婚罪。由此可見,筆者認為:爭議比較大的上述兩種情形均不構成重婚罪。
從配偶權——重婚罪侵害的法益,看重婚罪的認定。
婚姻、配偶、配遇權是三個不同的概念。但這三個概念相互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婚姻必須經合法確認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形成婚姻關系;配偶權[5]產生于合法婚姻的建立,是特定男女之間的夫妻身份關系,以特定的權利義務為內容,非自然形成,而是法律賦予;享有配偶權的男女才互為配偶;配偶是婚姻的主體,只有配偶才享有配偶權。換言之,事實婚姻不具有配偶權,形成事實婚的男女不是配偶——準確地說,是法律不承認其為配偶,也就是說,重婚罪中的“配偶”不應當包括符合事實婚姻條件的男女雙方。在重婚案件中,行為人前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后一個婚姻是登記婚姻的,以及行為人前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后一個“婚姻”系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在這兩種情形下均不應認定行為人構成重婚罪。只有這樣,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才符合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規定。否則,必將違背這一刑法基本原則,也與立法本意相悖。
近年來,在認識犯罪客體問題上,一些刑法學者引入了法益概念。筆者認為,法益說的建立,至少在劃定犯罪范圍問題上具有優勢。犯罪客體是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侵害或威脅的社會關系。[6]法益是根據憲法的基本原則,由法所保護的,客觀上可能受到侵害或威脅的人的生活利益。由于“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法益”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可以說重婚罪所保護的法益就是配偶權。在先的事實婚不存在配偶權,也就不存在刑法上的法益,不存在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對事實婚的“沖擊”行為也就沒有刑法上的社會危害性,不構成重婚罪,不能納入刑法打擊的范圍,而應當由倫理道德規范和民法、行政法調整。
無效婚姻及可撤銷婚姻與重婚罪的認定
(一)無效婚姻中的重婚
無效婚姻在被宣告無效前不僅不應輕易地否定其效力,而且還應當加以必要地限制。無效婚姻是民事法律制度,而結婚登記以及發放結婚證是一種行政行為,該行政行為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撤銷,婚姻在撤銷前具有恒定的法律效力,不得輕易否定其法律效力,相反地一個無效婚姻,在被宣告無效前還應當受到法律適度地保護,否則一個人就會同時存在多個婚姻關系,就會造成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的混亂。
1、對無效婚姻宣告無效前的重婚問題。在宣告無效前,其婚姻關系受到結婚證效力的約束,如又與他(她)人結婚,就侵犯了我國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制,構成重婚罪。如果輕易認定一個婚姻關系無效,勢必造成一人有多個婚姻關系存在,而又不受法律制裁。
2、關于重婚中的無效婚姻問題。在合法婚姻存續期間,當事人又采取欺騙的手段,騙取結婚登記,形成婚姻法中規定的無效婚姻,如一對表兄妹在各自結婚后,又向婚姻登記機關隱瞞血緣關系,騙取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的。雖然后一個婚姻屬于無效婚姻,但后一個婚姻行為侵犯了一夫一妻制,符合重婚罪構成要件,構成重婚罪。
(二)可撤銷婚姻中的重婚
由于可撤銷婚姻的效力存在不確定性,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構成重婚的后果也不同:
1、脅迫者是婚姻相對一方當事人,其在結婚后一年的除斥期間又與他人結婚,是否應當追究脅迫者重婚的刑事責任在一年的除斥期內受脅迫人提出撤銷之請求前,受脅迫者是否提出撤銷該婚姻的請求并不確定,但結婚證的效力是恒定的,脅迫者的配偶關系已經明確,如其又與他人結婚,顯然侵犯了一夫一妻的社會制度,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構成重婚罪,而受脅迫者所提出的撤銷請求,僅僅是對婚姻關系在民事法律上的解除。至于受脅迫者未提出撤銷請求的,更有理由認定脅迫者的行為構成重婚罪。
2、受脅迫者也可能構成重婚。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在一年的除斥期內,該受脅迫婚姻的效力還處于不確定的狀態,雖然受脅迫人在一年的除斥期內可以隨時行使撤銷權,但只要未申請撤銷且事實上未宣告撤銷,其結婚證的效力就是恒定的,就應當依法推定該婚姻合法,受脅迫人再與他人結婚,就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構成重婚罪。但對于受脅迫結婚,婚后沒有建立起夫妻感情,堅決要求離婚,外逃而與他人重婚的,一般不應作為重婚罪論處。
3、關于被脅迫重婚問題。如前一個婚姻關系合法有效。一方當事人被脅迫與他人重婚,包括法律重婚與事實重婚,新的婚姻關系應當撤銷。對于脅迫者,因其客觀上侵犯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主觀上有直接故意,不管他是否是重婚的一方當事人,也不管他是否存在婚姻關系,其行為都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構成重婚罪。而受脅迫者中沒有犯罪故意的,不構成重婚罪。
“包二奶”行為與重婚罪的認定
在現行法律的框架下,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對一般的“包二奶”行為不宜認定為重婚罪。“包二奶”行為雖然具有違法性,其行為嚴重破壞了家庭、社會的穩定,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社會公德,破壞了計劃生育,也造成了許多家庭破裂,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應當依法制裁。但它不是婚姻行為,而是非法同居行為。把這種行為納入刑法打擊范圍,超出了刑法規范范疇。因為,一般的“包二奶”行為不是公開對抗婚姻法的危害行為或者說不是情節嚴重的危害行為,不宜作為犯罪處理。但是,如果是以夫妻名義進行的“包二奶”,則屬于事實婚姻,與在先的法律婚姻競合時,應當以重婚罪論處。內容摘要:在現行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中,都沒有嚴格界定出重婚的含義。這就為法官的自由裁量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但也為法律實施的不統一,留下隱患。法律實施不統一無形的影響了法律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同時也削弱了法律的權威。筆者在此力圖通過對重婚罪概念及犯
在實踐中,我們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正確認定重婚,同時我們不應簡單地把重婚罪的訴權完全交由被害人掌握。受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公安機關發現有重婚的事實,都應當立案偵查,加大對重婚行為的打擊力度,更好地維護好一夫一妻的社會制度,促進社會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偽造身份證件罪情節嚴重怎樣認定
2021-01-28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
2021-01-01因為商場裝修造成了損失怎么賠償
2021-02-27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違反競業限制造成實際損失如何舉證
2020-12-11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外包的意義
2020-12-16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試論保險受益人制度
2021-01-30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09土地性質出讓和劃撥有什么區別
2021-01-01關于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限制
2021-01-22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費如何核算
2020-11-20當地拆遷方沒有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1-01-23潮州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2拆遷補償能否按照遺囑進行分割
2021-02-01拆遷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進行補償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