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強制規定企業應為員工辦理工傷保險,在員工發生工傷時,就可以獲得相應地賠償,以減輕企業和員工的經濟負擔。工傷員工在獲得賠償之前,工傷保險部門會要求員工進行工傷鑒定,根據鑒定結果獲得相應地賠償。那蕭山工傷鑒定賠償標準是怎樣的?請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蕭山工傷鑒定賠償標準
(一)一到四級傷殘待遇標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1、一級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7個月
2、二級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5個月
3、三級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3個月
4、四級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1個月按月享受傷殘津貼(按月支付)
一級傷殘津貼=本人工資×90%2、
二級傷殘津貼=本人工資×85%3、
三級傷殘津貼=本人工資×80%4、
四級傷殘津貼=本人工資×75%(注: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二)五級、六級傷殘待遇標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五級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8個月2、六級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6個月傷殘津貼
五級傷殘津貼=本人工資×70%2、六級傷殘津貼=本人工資×60%(注:難以安排工作的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按照月發給傷殘津貼,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三)七級至十級傷殘待遇標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1、七級傷殘=本人工資×13個月
2、八級傷殘=本人工資×11個月
3、九級傷殘=本人工資×9個月
4、十級傷殘=本人工資×7個月
二、工傷傷殘待遇
1、護理費。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結束,即醫療終結后,經勞動能力鑒定機構對其勞動能力進行鑒定。根據工傷職工日常生活對他人的依賴程度確定護理標準,并確定護理費標準。生活自理與對他人的依賴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差,對他人依賴程度高;生活自理能力強,對他人依賴程度低。一般以工傷職工的進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動等情況確定護理標準,從而確定工傷護理待遇。《工傷保險條例》第32條第1款規定:"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與停工留薪期間由用人單位負擔工傷職工的護理費用相比,傷殘護理待遇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護理費用社會化的工傷保險待遇。傷殘護理待遇是大多數國家工傷保險待遇的組成部分。
2、輔助器具費。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需要或者因輔助從事生產勞動需要,必須安置假肢、義眼、鑲牙和配置輪椅或其他代步工具等輔助器具的,按照相關標準配置。相關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規定:"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3、年金性傷殘津貼。
亦稱永久性傷殘待遇或定期傷殘待遇,是指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按月、以工傷職工工資水平的一定比例發放給工傷職工的生活補助。年金性傷殘津貼對工傷職工而言至為重要,這部分傷殘待遇是工傷職工基本生活的來源或依托。《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規定,對于1-4級傷殘的工傷職工,年金性傷殘津貼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4、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
為此,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能夠使工傷職工成為市場中的就業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具有乎等的就業權,他們一樣具有選擇市場的權利。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為他們謀取新的工作崗位提供了相應的條件。
工傷鑒定將員工的傷殘等級劃分為十級,傷殘等級越高,所獲得的賠償也就越高。員工在工傷鑒定之后,如果確認該員工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自理,需要由他人護理的,會由工傷保險按月支付一定的護理 費,同時員工因工傷而導致的安裝義肢、假牙等費用也會由工傷保險支付。
做工傷鑒定多少錢
最新農民工工傷鑒定標準
2020農民工工傷鑒定最新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勞動糾紛怎么辦
2021-02-10常見的無效購房合同有哪些
2021-03-10男子黑診所輸液后死亡,非法行醫鬧出人命怎么量刑
2021-02-21老年人無房居住如何處理
2021-03-15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4協議離婚一定要在領結婚證的地方嗎
2021-02-06訂婚后退婚財產處置協議怎么寫
2021-03-13分居半年可以起訴離婚嗎
2020-12-22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