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工費,就是當事人因為一些原因導致不能上班,不能正常的拿到工作報酬的情況,要求行為人賠償的一種費用,一般都是發生在交通事故中的,關于誤工費的賠償標準都是根據員工的工資標準等來支付的,那么關于人保撞殘人誤工費保險會賠償嗎?
一、人保撞殘人誤工費保險會理賠嗎?
(1)汽車撞人后需要賠償被撞人家屬的誤工費,
(2)注意:要對方開具護理發票。這樣可以找保險公司理賠。或由交通部門開具事故調解書同時開具一次賠償發票。
汽車撞人賠償相關事項:
(1)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受傷的,如果傷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需要護理,肇事人就應當賠償傷者護理費,實質也是照顧傷者親屬的誤工費。
(2)護理人員有收入的:護理費=誤工費。護理人員沒有收入的:護理費=當地護工同等級勞務報酬標準*護理天數(最長不超過20年)*護工人數(原則上1人,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2)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同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3)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4)受害人定殘后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并結合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二、誤工費
誤工費是指賠償義務人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完全治愈這一期間(誤工時間)內,因無法從事正常工作而實際減少的收入。
誤工費特點
1、受害人的收入能力和水平差異較大。
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決定了不同的受害人在遭受損害后,其損失的誤工收入會因人而異。
2、計算的依據各不相同。
因行業和崗位的不同,以及受害人是否就業的不同,收入方式的不同,對于誤工費計算的依據,也是因人而異。
3、具有一定的推繹性。
一般而言,應當以受害人在遭受損害前某一時段,能夠正常工作、勞動可能取得收入作為參照或者依據。而對于該時段的可能收入,也只能根據一定客觀數據,在排除對其收入產生不利或者有利影響因素的情況下,進行推算。
誤工費時間計算
1、非持續性的誤工
這種誤工的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
2、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
這種誤工的時間從受到傷害耽擱工作之日計算至定殘之日的前一天。
3、受害人因傷害死亡的
從侵權行為開始計算,至受害人死亡之時止(或有的因受害人死亡不計算誤工費,因死亡賠償金已補償預期收入)。
誤工費包含項目
1、誤工費包括:工資、資金、津貼、課酬等。
2、誤工費包含全日制工作收入和兼職工作收入。
3、須以“實際減少”的收入賠償依據(差額賠償原則)。
如:受害人為某些單位人員時,其因受傷而誤工時,單位并不一定會扣發部分或全部收入。
4、受害人為企業經營者時不包括其所喪失的企業經營利益損失。
因為企業經營利益并非單純企業經營者勞動所創造,其還包括資金、設備、組織管理、知識產權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企業經營者在其不能工作的時間內雇傭與自己具有相同能力的人管理企業或財產的費用則應作誤工費予以賠償。
人保撞殘人誤工費保險的內容小編已經給大家整理好了,希望大家閱讀了之后能有所收獲,關于保險,有很多種類型,有車險,人身險,上述內容中提到的誤工費是否有保險,那么對應的應該是車險。保險就相當于一個護身符,如果真的出了意外,可以得到保險金用于治療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
農村醫療保險怎么買,如何報銷
男職工生育保險報銷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職賠償金要交稅嗎
2021-03-11簽了加盟合同能不能退款
2021-03-03如果出讓土地拆遷有賠償嗎
2020-11-30樓上空調外機聲音大算不算擾民
2020-11-26涉外婚姻可以單方離婚嗎
2020-12-07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婚前借款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2021-02-15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1房產證抵押貸款夫妻一方簽字能貸出來嗎
2021-01-20失聯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0-11-21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人壽保險有哪些種類以及老人人壽保險應該怎么選擇
2020-12-10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