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保險待遇是否仲裁前置?
不存在仲裁前置的,
一是工傷認定程序中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直接進行勞動關系確認具有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表面看來,它是要求當事人舉證,其實是授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明勞動關系的所有材料進行審查和判斷,從而對當事人雙方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存在與否進行確認的權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在《關于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確認權請示的答復》([2009]行他字第12號)中明確:“根據 《勞動法》第九條和《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具有認定受到傷害的職工與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職權。”
基于此,在工傷認定程序中,單位對勞動關系提出異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調查核實,責令單位提供其掌握管理的與證明勞動關系有關的材料等,進而對勞動關系存在與否進行確認。另外,即使用人單位對勞動關系不提異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也應主動審核調查,以防當事人雙方合伙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二、其他法律規定
二是正確理解”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一項規定,“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適用本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即法律授予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對勞動關系爭議具有確認權。不過,并非凡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必須由其處理,正如前述,工傷認定程序中發生的勞動關系爭議應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并作出確認;其他可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確認,如請求給付工資時所發生的勞動關系爭議。
三是及時保護受傷害職工權益之所需。對勞動關系存有爭議的準工傷案件,若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對勞資雙方的關系進行確認,再到人民法院起訴、上訴、申請再審,正常時間約1年;若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利用職權調查核實,確認勞動關系,進而做出因工負傷的決定。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申請工傷認定,主要是為了工傷保險待遇享受獲得,但是確實關于這個待遇的問題會存在著一些爭議,甚至是提起了相應的勞動訴訟,或者是勞動仲裁,勞動仲裁調解并不是工傷保險待遇糾紛處理前置必須進行的環節。
2020年工傷保險條例
2020年最新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
員工工傷保險繳費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電商平臺賣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賠償
2021-02-20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2-13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買二手車保險沒轉怎么辦
2021-02-03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如何處理保險代理合同糾紛
2021-02-22保險責任期限及免責條款的約定合法有效,投保人應屬未如實告知
2021-03-13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棚改項目土地出讓金是否可以用于拆遷安置費
2021-02-08單位用地轉讓需要什么程序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