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認定用工主體標準是什么
傷認定中的主體有哪些
1.受傷公民或職業病患者是提起工傷認定的主體。不是所有的公民都能享受此權力。首先,必須是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公民才有權提起。同時,《勞動法》第15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因此,具有提起工傷性質認定的主體一般是上述人員之中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因工受傷人員或職業病患者。
2.職工家屬、監護人(法定代理人)是提起工傷認定的主體,工會組織可以職工名義提起工傷保險待遇申請。當工傷職工本人因住院治療、死亡而不能提出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時,其家屬或工會組織可代為提出。
3 不能成為工傷認定主體的情況。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因不適用《勞動法》,不能作為主體一方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即使提出,也不能予以確認。
二.工傷認定期限是多長
工作中事故發生后,單位應在30日內(時限)申請工傷認定,超過30天不超過1年(時效)單位也可申請,但工傷認定之前的費用由單位承擔。單位不為職工申請認定,職工或者近親屬可在1年內(時效)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認定。
三、工傷
工傷亦稱“公傷”、“因工負傷”。職工在生產勞動或工作中負傷。根據國家規定,執行日常工作及企業行政方面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從事緊急情況下雖未經企業行政指定但與企業有利的工作,以及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工作而負傷者,均為工傷。1953年1月2口政務院修正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工人與職員因工負傷,其全部診療費、藥費、住院費、住院時的膳食費與就醫路費均由企業行政負擔;醫療期間工資照發;確定為殘廢時,視其殘廢程度,由勞動保險費中按月付給因工殘廢撫恤費或因工殘廢補助費。
在生活中,不多不少都會存在一定的隱患造成傷害,在工作中也是非常常見的。由于工作時間里造成的傷害,在法律上簡稱工傷,會根據事件的嚴重情況以及各地對于工傷的標準,會給予受傷的員工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醫療措施。
最新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
如何判斷交通事故工傷認定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22刑事案件中哪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26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銀行可以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嗎
2021-03-01限期拆除時間3天可以嗎
2021-03-18破產清算期間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權的行使
2020-12-22工業廠房租賃合同
2021-02-01發生交通事故后搶救費誰墊付
2021-02-15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期限
2020-11-20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解讀車險理賠中的誤讀條款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