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認定中止法律規定有哪些情形?
首先,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至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然而,以下情形可能導致工傷認定中止。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止工傷認定并向申請人出具《工傷認定中止通知書》: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在依法定程序處理勞動爭議期間的
2、需要有關部門對相應事故的結論為依據,而有關部門尚未作出結論的
3、由于其他不可抗力導致工傷認定決定難以作出的
4、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工傷認定中止的情形消失或申請人提供新的證據后,恢復工傷認定程序。工傷認定中止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經進一步調查核實,對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終止工傷認定,并向申請人出具《工傷認定終止通知書》。
二、工傷認定申請適用時效中止中斷規定
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規定,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超過1年申請工傷認定的,勞動保障部門可不予受理。
盡管《條例》中未明確規定1年申請期間的中止和中斷,但國務院法制辦在《關于對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六十四條關于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問題的請示的復函》中指出,工傷認定申請時限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這說明1年申請時效非不變期間,而是一種可變期間。雖然該復函僅是明確了不可抗力可以構成1年申請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而沒有表明是否還具有其他類似中止、中斷的情形,但是,從保護工傷職工利益的立法原則和關懷弱勢群體的立法精神上看,應當認為《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1年的申請期間可以適用時效的中止、中斷等規定。
為了確保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各項權益,我國也是規定了雙方在確定勞動關系后是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也是需要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勞動關系的具體期限以及工作內容,當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出現了工傷事故后,也是可以申請進行工傷賠償,具體金額會根據當事人受傷程度來確定。
個人申請工傷認定程序要怎樣走
申請工傷認定的程序
工傷認定有哪些技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學生實習期可以簽什么合同
2020-11-18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24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督促程序的實質要件有哪些
2021-02-05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需要提交申請書嗎
2021-03-12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
2021-02-10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