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認定中止法律規定有哪些情形?
首先,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至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然而,以下情形可能導致工傷認定中止。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止工傷認定并向申請人出具《工傷認定中止通知書》: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在依法定程序處理勞動爭議期間的
2、需要有關部門對相應事故的結論為依據,而有關部門尚未作出結論的
3、由于其他不可抗力導致工傷認定決定難以作出的
4、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工傷認定中止的情形消失或申請人提供新的證據后,恢復工傷認定程序。工傷認定中止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經進一步調查核實,對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終止工傷認定,并向申請人出具《工傷認定終止通知書》。
二、工傷認定申請適用時效中止中斷規定
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規定,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超過1年申請工傷認定的,勞動保障部門可不予受理。
盡管《條例》中未明確規定1年申請期間的中止和中斷,但國務院法制辦在《關于對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六十四條關于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問題的請示的復函》中指出,工傷認定申請時限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這說明1年申請時效非不變期間,而是一種可變期間。雖然該復函僅是明確了不可抗力可以構成1年申請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而沒有表明是否還具有其他類似中止、中斷的情形,但是,從保護工傷職工利益的立法原則和關懷弱勢群體的立法精神上看,應當認為《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1年的申請期間可以適用時效的中止、中斷等規定。
為了確保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各項權益,我國也是規定了雙方在確定勞動關系后是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也是需要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勞動關系的具體期限以及工作內容,當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出現了工傷事故后,也是可以申請進行工傷賠償,具體金額會根據當事人受傷程度來確定。
個人申請工傷認定程序要怎樣走
申請工傷認定的程序
工傷認定有哪些技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征
2021-02-16翻建房屋需要審批手續嗎
2021-03-24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65歲老人房子還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2-22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