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納稅人,法律規定了我們必須承擔納稅的義務,才可以享受公共服務的權利。納稅的范圍很廣,工資績效就是其中一項需要納稅的,那么,律霸小編就為大家淺要的分析一下工資績效扣稅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工資績效扣稅方法
(一)績效工資扣稅方法
績效工資扣稅政策《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該文件第三條明確規定“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具體計稅辦法是:
1.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工資扣稅方法
個人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兩種征收方式,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以及有扣繳義務人,但扣繳義務人沒有依照稅法規定代扣代繳稅款的,納稅義務人應當自行申報納稅。
二、績效工資的好處
1、有利于雇員工資與可量化的業績掛鉤,將激勵機制融于企業目標和個人業績的聯系之中。
2、有利于工資向業績優秀者傾斜,提高企業效率和節省工資成本。
3、有利于突出團隊精神和企業形象,增大激勵力度和雇員的凝聚力。
績效工資體系的不完善之處和負面影響主要是:容易導致對績優者的獎勵有方,對績劣者約束欠缺的現象,而且在對績優者獎勵幅度過大的情況下,容易造成一些雇員瞞報業績的行為,因此,對雇員業績的準確評估和有效監督是績效工資實施的關鍵。
績效工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通過激勵個人提高績效促進組織的績效。即是通過績效工資傳達企業績效預期的信息,刺激企業中所有的員工來達到它的目的;使企業更關注結果或獨具特色的文化與價值觀;能促進高績效員工獲得高期望薪酬;保證薪酬因員工績效而不同。
績效工資設計的特點及優點:
1.將個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績效直接掛鉤,會鼓勵員工創造更多的效益,同時又不增加企業的固定成本。
2.嚴格的、長期的績效工資體系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讓公司不斷改進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高員工績效。
3.這種方法使績效好的員工得到了獎勵,同時也能獲取、保留績效好的員工。
4.當不景氣的時候,雖然沒有獎金了,但是由于工資成本較低,公司也可以不炒人、少炒人,讓員工有安全感,增加員工的忠誠度;當經濟復蘇時,公司也有充足的人才儲備。
工資績效和績效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工資和績效工資都是需要納稅的,計稅方式是不一樣的,依據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工資的扣稅要比績效工資扣稅復雜的多,所以,小編建議遇到問題請登陸律霸平臺咨詢在線專業律師,這是很有幫助的。
績效工資個人所得稅
什么是績效工資制度
?
績效工資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06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12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最新中止審理申請書模板2020是怎樣的
2021-03-13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人身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12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