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在工作的過程中,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用人單位規定員工遲到要罰多少錢、請假要罰多少錢等等。而許多勞動者都對這十分的不滿。那么,在法律上,究竟用人單位有處罰權嗎?如果沒有,那實踐中,單位能扣員工工資的情形一般有哪些呢?下面將為您做一個較為具體的介紹。
一、用人單位有處罰權嗎?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權不受侵犯。罰款,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剝奪公民的財產權。因此,罰款屬于財產罰的范疇。依照《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對財產的處罰只能由法律、法規和規章設定。公司和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當然無權在規章制度中設定罰款條款,除非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
那么,用人單位在規章制度中設定罰款條款是否有法律授權呢?1982年國務院頒布施行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了企業的罰款權,這是我國勞動法律關系中對企業職工罰款的直接法律淵源。然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經在2008年1月15日廢止。也就是說,2008年1月15日以后,用人單位已經不能再根據該條例的規定在規章制度中設立罰款條款了。可現實中很多用人單位仍然在規章制度中賦予自己對員工罰款的權利,且這種做法還被一些法律理論和實踐所接受。
二、單位能扣工資的情形有哪些
具體說來,無故克扣工資主要是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沒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應有的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確有克扣工資的權利。比如,法律終究規定了以下幾種情況,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的工資:
1、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2、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3、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4、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另外,如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亦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這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雖然在法定情形下用人單位扣減勞動者工資是合理的,但可惜,現實中不少用人單位卻以其他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扣減勞動者的工資,令勞動者利益無故受損。對于這種情況,建議您可以到相關的勞動行政部門投訴,責令支付全額工資,并有權隨時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要求獲取相應賠償。
春節加班工資怎么算
實行計件工資制有加班費嗎
2020年春節加班幾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年好友往寶馬發動機倒白糖,發動機報廢,構成侵權嗎
2021-02-24勞動糾紛申請強制執行要多久
2021-01-06公司墊付醫藥費的是否需要償還
2021-03-19員工獲得激勵股權能否轉讓
2021-02-02反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2不動產是否可以內部鎖定不讓質押
2021-03-21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投訴公交車怎么投訴
2021-02-16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