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技發展十分快速,很多人為了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都會制造虛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進入企業工作。員工在入職企業時,不必須要辦理員工入職手續,將個人的身份信息提供給企業,但是如果有人冒用他人身份入職,像這樣的虛假入職該員工需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呢?
使用他人身份證虛假入職的具體會有這些問題:
一、虛假入職的后果: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及《勞動法》第18條,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如果勞動者提供了勞動并且取得了相應的勞動報酬,雙方仍然構成勞動關系。當然,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5項,以勞動者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為由解除勞動關系。
二、使用虛假身份證入職的員工在工作中受傷,可能帶來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
如果該員工在發生工傷時已年滿16周歲,則屬于已經與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可認定為工傷。如果該員工未滿16周歲,則單位屬于非法用工,此時應該按照《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來處理。
1、如果屬于工傷,能否享受工傷待遇?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單位承擔的(停工留薪期工資、停工留薪期護理費、解除或終止合同時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五六級傷殘員工的傷殘津貼等),一部分是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比如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醫療費、殘疾護具費等)。在上述情形下,無論勞動者是否身份造假,本該單位承擔的部分,單位都應該支付;本該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部分,會有兩種情況:單位如果沒有參保,這部分責任由單位承擔;如果造假者以假身份獲得參保,查實后工傷保險基金往往會拒付工傷保險待遇。
2、責任由誰承擔?
(1)第一種意見認為,單位不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沒有提供自己真實的身份信息,導致單位不能以他本人的名義來繳納工傷保險費,過錯責任完全在于員工。
(2)第二種意見認為,單位按照過錯大小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存在過錯,但是單位沒有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也存在過錯,所以法律后果應該根據雙方的過錯比例來承擔。這個比例在實踐中分配通常是,較小過錯方承擔20%-40%責任,較大過錯方承擔60%-80%責任。
那又如何分配過錯大小呢?司法實踐中大體這樣認為:如果勞動者發生工傷時年滿18周歲,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他應該認識到行為后果,因此有較大過錯,應該承擔較大責任。單位審查不嚴,承擔較小責任。如果勞動者發生工傷時還是未成年人,因未成年人的識別能力是比較弱的,他就具有較小的責任。單位對未成年人的入職審查不嚴,就有較大過錯。
(3)第三種意見認為,應該完全由單位承擔責任。無論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被認定為工傷后就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單位應該承擔這種責任。
該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將是無效的。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入職,如果被企業發現,將無法享受到勞動關系中帶來的一些福利,比如常說的五險一金。如果該勞動者在工作時發生了工傷,也很有可能領取不到工傷保險的賠償金額。
新刑法冒用身份證是怎么規定的?
冒用他人身份證該如何處罰?
沒有身份證怎么辦結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后還能調解嗎
2021-03-09警察能參與強拆嗎
2021-02-20陪審員不參加什么案件審理
2021-02-13兒子不孝順父母怎么辦
2020-12-31最新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交通事故訴訟的證據有哪些
2021-02-03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浙江省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放
2021-02-27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
2021-02-10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