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技發(fā)展十分快速,很多人為了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都會制造虛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進入企業(yè)工作。員工在入職企業(yè)時,不必須要辦理員工入職手續(xù),將個人的身份信息提供給企業(yè),但是如果有人冒用他人身份入職,像這樣的虛假入職該員工需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呢?
使用他人身份證虛假入職的具體會有這些問題:
一、虛假入職的后果: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及《勞動法》第18條,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如果勞動者提供了勞動并且取得了相應的勞動報酬,雙方仍然構成勞動關系。當然,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5項,以勞動者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為由解除勞動關系。
二、使用虛假身份證入職的員工在工作中受傷,可能帶來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
如果該員工在發(fā)生工傷時已年滿16周歲,則屬于已經與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可認定為工傷。如果該員工未滿16周歲,則單位屬于非法用工,此時應該按照《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來處理。
1、如果屬于工傷,能否享受工傷待遇?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單位承擔的(停工留薪期工資、停工留薪期護理費、解除或終止合同時的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五六級傷殘員工的傷殘津貼等),一部分是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比如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醫(yī)療費、殘疾護具費等)。在上述情形下,無論勞動者是否身份造假,本該單位承擔的部分,單位都應該支付;本該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部分,會有兩種情況:單位如果沒有參保,這部分責任由單位承擔;如果造假者以假身份獲得參保,查實后工傷保險基金往往會拒付工傷保險待遇。
2、責任由誰承擔?
(1)第一種意見認為,單位不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沒有提供自己真實的身份信息,導致單位不能以他本人的名義來繳納工傷保險費,過錯責任完全在于員工。
(2)第二種意見認為,單位按照過錯大小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存在過錯,但是單位沒有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也存在過錯,所以法律后果應該根據雙方的過錯比例來承擔。這個比例在實踐中分配通常是,較小過錯方承擔20%-40%責任,較大過錯方承擔60%-80%責任。
那又如何分配過錯大小呢?司法實踐中大體這樣認為:如果勞動者發(fā)生工傷時年滿18周歲,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他應該認識到行為后果,因此有較大過錯,應該承擔較大責任。單位審查不嚴,承擔較小責任。如果勞動者發(fā)生工傷時還是未成年人,因未成年人的識別能力是比較弱的,他就具有較小的責任。單位對未成年人的入職審查不嚴,就有較大過錯。
(3)第三種意見認為,應該完全由單位承擔責任。無論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被認定為工傷后就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單位應該承擔這種責任。
該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將是無效的。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入職,如果被企業(yè)發(fā)現,將無法享受到勞動關系中帶來的一些福利,比如常說的五險一金。如果該勞動者在工作時發(fā)生了工傷,也很有可能領取不到工傷保險的賠償金額。
新刑法冒用身份證是怎么規(guī)定的?
冒用他人身份證該如何處罰?
沒有身份證怎么辦結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暨南大學法律碩士,深耕法律服務15年 廣州市司法局調解專家?guī)鞂<? 廣州市律師協(xié)會第九屆民事法律委員會委員及2019年優(yōu)秀委員 法學功底深厚,熟悉民商事領域,沉穩(wěn)干練,誠實守信,勤勉敬業(yè)。熟悉廣東人文社會環(huán)境,熟悉法院等政府部門辦事流程,具有良好團隊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強,邏輯思維慎密,較強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 具有IT行業(yè)經驗和醫(yī)療背景,在婚姻家事、房地產業(yè)務、公司股權、企業(yè)顧問、經濟合同、互聯網等民商法律服務方面有豐富的法律服務經驗。
軍人離婚要部隊領導批準嗎
2020-12-14發(fā)生交通事故怎么報案
2021-03-20公司搬遷怎么給補償金
2020-12-09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探望權法院的裁判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3放棄繼承聲明能反悔嗎
2020-11-16交通事故責任劃分及賠償標準
2020-12-30房產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zhí)行
2020-11-18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人身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怎樣的義務
2021-03-25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下述保險公司責任是否應該免除
2021-02-05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五條是什么
2021-02-05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