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時候,根本就沒有什么勞動者,只有奴才、幫傭等,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勞動關系,彼此之間充其量也就是雇傭關系罷了。而在現代化的今天,勞動關系卻已經取代了雇傭關系,成為了主流。但這也讓一部分人區分不清楚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到底這二者之間有什么區別,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有哪些不同
1、主體及主體雙方的法律地位不同。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一方必須是勞動者,且必須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單位;雇傭法律關系的主體則沒有上述限制。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法律地位具有平等性和隸屬性;雇傭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沒有隸屬性;
2、國家干預的程度不同。勞動法律關系具有國家意志為主導、當事人意志為主體的特點;雇傭法律關系則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
3、形成的過程不同。勞動法律關系是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形成和實現的;雇傭法律關系則主要是在商品流通領域過程中形成和實現的。
4、內容不完全相同。根據上述區別,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權利義務不具有廣泛性;雇傭法律關系的內容則具有廣泛性。
5、客體不同。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只能是勞動行為;雇傭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僅包括行為,還包括其他方面。
6、產生的法律責任不同。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責任不僅有民事責任,而且有行政責任;雇傭法律關系所產生的責任主要是民事責任,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
二、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根據以上規定,即使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只要用人單位對該勞動者存在用工行為,則雙方之間就建立了勞動關系,勞動者就享有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權利。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也就是說,法律提倡用人單位在建立勞動關系之日即用工之日就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是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在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只要在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訂立了書面勞動合同的,就不屬于違法行為。
作為剛入職的勞動者,您一定要及時“提醒”單位與您簽訂勞動合同,否則您與單位之間可能僅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而這對您而言,有很大的法律風險。而要是用人單位不按照國家的規定與您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那么從建立了用工關系之后的第二個月開始,可以要求單位支付雙倍工資。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轉賬支票可以開給個人嗎
2021-03-09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五保戶監護人是法定繼承人嗎
2021-01-07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嗎
2021-03-20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20天買230萬保險 一男子連續投保后神秘死亡
2021-03-16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法律上分紅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6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保險公司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