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勞動關系的建立,有利于保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的權利。這是為什么我國法律嚴格的要求,用人單位必須要和勞動者簽訂合同,否則在一定期限內不謙虛,要對勞動者進行賠償。很多人都非常困惑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勞動關系屬于民事關系?
一、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主要聯系
總體上講,我國是一個大民法體系的國家,勞動關系在真正法律意義上的獨立,還是在1994年《勞動法》頒布實施后,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從法律意義上看,勞動關系雙方是平等的主體,他們之間的人身、財產關系應是民法調整的范圍。因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絕大部分爭議都是財產關系,其余不是財產關系的勞動關系也可以轉化為財產關系。這就使得所有勞動關系從一開始就具有了民事關系的法律特征。
2、在司法實踐中,勞動關系雙方發生爭議經仲裁后,由法院民事審判庭按民事訴訟程序進行訴訟活動。解決爭議的方式、方法在經過勞動仲裁后,又殊途同歸。
二、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主要區別
1、不平等性。筆者稱之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是因為所有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不同,主要由其決定,由其產生。一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勞動者是相對過剩的社會弱勢群體,用人單位是相對經濟(包括科技等無形資產)實力較強具有承擔工作、生產、經營風險的法人單位。雙方總體上處于社會經濟地位強弱懸殊的不平等的地位。二是勞動關系雙方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有明顯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三是從勞動成果分配上看,勞動者獲取的是工資報酬及福利待遇,用人單位則追求高額回報(除了投資成本回收,還無償占有了勞動者的剩余價值)。民事關系的建立則不是以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也沒有明確的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如果有成果分配,也是平等、合理的。
2、社會法律義務與風險責任不同。勞動關系中社會法律義務和風險責任主要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動者由于自身沒有能力或不愿去承擔這種義務和風險,只能以個人名義加入到用人單位。主要有生產過程中安全責任,勞動者的工作、失業、養老、醫療、生育保險,以及經營不善的后果等。民事關系中雙方的風險和責任以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沒有明顯的偏向性,一般也愿意并有能力各自承擔。
3、行政干預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行政部門主要規范的是用人單位的行為,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民事關系中行政部門很少干預,即使有,也不是針對某一方的。
首先,小編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勞動關系和民事關系確實存在著相同點,但是也是有區別的。比如說關于行政干預這方面就是有所不同。勞動關系是有勞動行政部門進行規制。
2020最新勞動法全文
勞動合同期限內怎樣辭職
2020最新勞動合同書怎么填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同居后會有什么樣的危害
2021-02-21公司被注銷了怎么恢復
2021-01-28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12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房產證在銀行抵押起的可以加名字嗎
2020-12-26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