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入職后半個多月沒有簽合同, 依據勞動合同法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未滿一年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應當雙倍的工資,入職半個月沒簽訂勞動合同,可能是單位在試用期內,要看你能否勝任這項工作,如果能夠勝任滿一個月單位應當與你簽訂正式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不按規定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責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正規公司一般不會故意拖延不簽合同,不簽的情況可能是用人單位覺得員工的表現不太符合預期,但更常見的原因是公司流程慢。
勞動者入職用人單位1個月后,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入職第2個月開始的雙倍工資。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后,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后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后開庭審理,之后對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于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可以不請當地律師代理,請專業人士提供遠程指導服務并寫勞動仲裁申請書、證據清單等法律文書。并且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勞動關系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依法建立起的一種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依照勞動關系認定原則進行的勞動關系認定結果直接影響者勞動的切身利益,所以勞動關系的認定對勞動者意義重大。
應該這么說,試用期合同不是一個單獨的合同,它是包括在勞動合同之內的的一個條款。如果先簽了勞動合同,規定了勞動期限那么才有試用期存在的可能和必要。建立勞動關系就應該簽定勞動合同,因此有關你試用期內的待遇問題應該是勞動合同的一部分。像你這種先試用期后才出現勞動合同的情況雖然說很普遍,但實際上是違反勞動法的。如果你不愿意和公司反抗因此丟了工作,那么就要注意收集證據比如工資卡或者信封或者考勤卡這些能夠證明你在這公司工作過的證據,如果公司履行了承諾那么皆大歡喜,如果公司試用期滿后辭退你,你可以以上述證據證明你們的勞動關系。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至于試用期期限,三個月是違法的。
3、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中可以約定不超過六個月的試用期。勞動合同期限在六個月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十五日;勞動合同期限在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三十日;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十日。 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
現在的勞動合同法(草案)規定試用期工資不低于同崗位工資80%,對于試用期期限有有相應的調整。
綜上所述,公司入職后半個多月沒有簽合同,按照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約定的試用期不能超過6個月,試用期應該包含在勞動合同中,應當先簽訂勞動合同,在合同中,標明試用期,這樣才是合法的,試用期不合格,單位有權辭退,并且沒有補償。
哪些情況下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不用付賠償金?
最新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計算標準
2020最新勞動合同書怎么填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全時擔保費由誰承擔
2021-02-18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
2021-03-24小股東沒有權力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嗎
2021-01-11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合伙人退出錢怎么算
2020-11-27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公司讓孕婦離職違法嗎
2021-02-26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