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國家財政收入,依據國際稅收慣例及我國稅法原則,在我國逐步制定和完善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是必要的。為此,應強化網絡技術,增強追蹤功能,最終實現稅收電子化;完善電子商務的支付手段;加強電子商務的國際情報交流,協調國際稅收關系;提高公民納稅的自覺性。
電子商務目前被定義為交易雙方通過INTERNET(國際互聯網)進行的商品或勞務的交易。但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國際上就開始了對電子商務的探索性研究。到了80年代中期出現了EDI(電子數據交換)商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可以從這時算起。國際上的INTERNET商務始于90年代初期,由于具有高收益、低成本、高效率、范圍全球性等特點很快向全世界普及。
1994年5月,中國大陸正式接入INTERNET,其推廣速度之快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其它技術。截止至2000年6月30日,我國上網計算機臺數達到650萬,上網用戶人數為1690萬。隨著INTERNET的迅速普及,電子商務也在我國悄然興起,并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還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同時存在著技術與應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據統計,美國去年電子商務營業額已超過5400億美元,而我國只有約8億元人民幣。從電子商務指數推算的結果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也只有美國的0.23%。另外,在我國訪問電子商務網站的客戶大約只有1%有購物行為,而國際上的平均比例在5%左右。由此可見,我國的電子商務尚處于起步階段。
在電子商務處在萌芽狀態的今天,探討對電子商務是否征稅以及如何征稅等問題具有現實性意義。為此,筆者試對我國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做一些論述。
一、我國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困難及必要性
(一)我國對電子商務征稅所面臨的困難
電子商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網上信息服務、電子購物與貿易、電子銀行與金融服務。其函蓋范圍之廣使稅收工作錯綜復雜,再加上電子商務具有流動性和隱蔽性的特點,極大地加劇了稅收的難度。我國對電子商務征稅所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電子商務國際化帶來的稅收難題與傳統商務活動相比,電子商務打破了時間的束縛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較自由地通過國際互聯網從事跨國商務活動,這無疑增加了獲取充足稅收證據的難度,同時也會造成一些國與國之間的稅收沖突。
首先,跨國電子商務容易導致避稅問題。目前,世界各國的稅收政策不盡相同,電子商務的興起給一些企業帶來了避稅的可乘之機。企業可以利用在免稅或低稅國的網站輕易避稅,給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造成嚴重的稅收流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預審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20外資企業注冊步驟是什么
2021-01-31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傷殘評定人有哪些義務和權利呢
2021-03-13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有經濟適用房可以接受贈予房產嗎
2021-02-0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現在購房是好時機嗎
2021-01-10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人身保險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2-01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